文档详情

现代汉语语法学简史.doc

发布:2017-03-30约4.61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现代汉语语法学简史 第一节 中国语法学的创立——《马氏文通》1898 一、作者简介:马建忠 二、主要内容:字类系统和句法成分系统 先秦两汉时期的古文 1、词类系统(字类) 实字:名字 代字 动字 静字(形容词、数量词) 状字 虚字:介字 连字 助字 叹字 2、句子成分系统 起词:充当主语的词 语词:充当谓语的词(内动、外动) 止词:充当宾语的词 表词:静字充当谓语 司词:介词宾语 加词:介字与其司词 读:小句 3、位次系统 主次(作起词的名字) 宾次(作止词的名字) 正次(中心语) 偏次(修饰语-------定语) 三、对《马氏文通》的评价 1、建构了中国最早的语法体系、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变附庸为独立、变零散为系统、变议论为科学。) 2、缺陷:模仿痕迹太重(普遍唯理语法 阿尔诺、朗斯罗); 第二节 第一部完备的白话文语法著作—《新著国语文法》1924 一、作者简介:黎锦熙1890-1978 真正的语言学家 二、主要内容 1、句本位语法 从动态环境中看语法结构及其功能 词类系统 名词、代名词 实体词 动词 述说词 形容词、副词 区别词 介词、连词 关系词 助词、叹词 情态词 转类 铁桥 形容词 狮子的勇猛 名词 落花、飞鸟 形容词 依句辨品 离句无品 词无定类 句位决定了词的性质 分类 2、句法分析——图解法 主要成分:主语和述语 连带成分:宾语和补足语 外动词 同动词 工人请我讲演 我爱他诚实 附加成分:形容的附加语、副词的附加语 三、对《新著国语文法》的评价 1、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和马建忠一同被称为中国语法学的奠基人。 2、帮助确立和巩固了白话文的地位,提出了宏大的“句本位”语法体系,建立了一套中心词分析法。 3、句本位不太切合汉语的实际。汉语的词和句子成分不存在对应关系,词无定类。(一线制 双线制) 第三节 文法革新时期(1938-1949) 一、陈望道和方光焘 陈望道:发起者和组织者,并一步步把文法革新讨论引向深入,提出“文法应该主要研究表现关系”。 方光焘:理论建树者,提出“广义形态”的说法(词语组合能力、重叠)。 文法革新的宣言 王力和《中国文法学初探》 三、文法革新时期的最高成就 吕叔湘和《中国文法要略》、王力和《中国现代语法》、高名凯和《汉语语法论》 《中国文法要略》不囿于以往固有的格局,全力挖掘汉语结构的特点及其规律,是文法革新运动的实质性成果。 《中国文法要略》的主要内容 上卷:词句论 (概念与分类) (1)词类:名、动、形、限制(副)、指称(代词)、关系(连)、语气 (2)词组:联合关系(并列)、组合关系(附加)、结合关系(主谓) (3)句子:叙事句(动作动词)、表态句(形容词谓语)、判断句(用“是”或者不用)、有无句(中心动词是“有”或“无”)。 (4)句子成分:主语和谓语 (5)简句和繁句:简句,只包含一个词结;繁句,包括复句和包孕句(句子成分是一个主谓短语)。 (6)转换和变化: 下卷:表达论 (语义与功能) (1)范畴: 数量 他什么都不说。 周遍性(所有的、一个也不例外) 指称(有定、无定) 这、那 数量词 零形式 方所 时间 现在、过去、将来 动相 了 既事相 正反.虚实: 否定、可能、必要 传信 传疑 语气系统 行动.感情 (2)关系: 离合.向背 异同.高下 比较 同时.先后 时间次序 释因.纪效 因果 假设.推论 擒纵.衬托 让步、无条件 对《中国文法要略》的评价 (1)注重词句结构与表达的关系 (2)不拘泥于现成说法,挖掘汉语特点 把字句和被字句;汉语的主语具有二重性(起词、止词——施事和受事 我知道这件事、这件事(宾语?)我知道) (3)注意文言和白话的比较,是一部较好的古今比较语法。 第四节 语法研究的繁荣时期(1949-1966) 一、《语法修辞讲话》(1951) 评价:对语法知识和语法规律的推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具有匡谬正俗的作用。 二、《北京口语语法》(1952),原名《国语入门》\赵元任著、李荣翻译 (1)运用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进行汉语语法研究的成功范例,一切以语言结构的形式为出发点,重视层次、功能和关系。 (2)词的分类以形式为出发点,即分布特征。 (3)句子成分的分析以形式为标准,认为主语等于话题: 两个人坐一把椅子,一把椅子坐两个人 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61),丁声树等著 结构主义语法的初次成功运用,选择性吸收了结构主义部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