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生物学ppt课件.ppt

发布:2017-11-01约1万字共7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微 生 物 学 绪 论 五、绪 论 (一)微生物的特点 1、小 个体微小 μm级:光学显微镜可见(细胞); nm级: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器、病毒)。 2、简 构造简单 单细胞、简单多细胞、非细胞(分子生物)。 3、低 进化地位低 (二)微生物的种类 微生物类群十分庞杂,包括真核类、原核类及非细胞类。 真核类:属于真核生物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 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原核类: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非细胞类: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 二、微生物在生物界的位置 (一)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二)分类单位与命名 (一)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随着人们对微生物认识的逐步深化,近一百多年来,从两界系统经历过三界系统、四界系统、五界系统甚至六界系统,最后又出现了三原界(或三总界)系统。 1、二界系统 动物界、植物界。 人们对于动植物形态和类别的认识有了一些系统的知识。 我国春秋时期已形成了对生物分成动物和植物两大类的认识(《周礼·地官》、《考工记》等著作中),这就是最早的“二界系统”。 于公元前4世纪时亚里斯多德也提出了生物可分为动物和植物的“两界系统”。 对两界系统较为科学的叙述是1753年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在《植物种志》中提出来的。 2、三界系统 德国动物学家E.N.Haeckel(1866)提出: 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Protista)。 原生生物界主要由一些单细胞生物及“无核类” (Monera)生物组成,包括细菌、藻类、 真菌和原生动物。 3、四界系统 1938年Copeland提出四界,1956年成熟: 植物界; 动物界 原生动物外除; 原始生物界 包括原生动物、真菌、部分藻类; 菌界----原核生物界(Monera) 包括细菌、蓝细菌。 4、五界系统 1969年Whittaker提出了五界学说,五界系统包括: 动物界(Animalia); 植物界(Plantae);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粘菌等; 真菌界(Fungi) 包括真菌和酵母菌; 原核生物界(Monera)包括细菌、蓝细菌等。  5、六界系统 后生动物界(Metazoa);后生植物界(Metaphyta); 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病毒界(Archetista)。 我国学者王大耜等(1977)在Whittaker五界系统的基础上,也提出过应增加一个病毒界(Vira)的六界系统: 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原核生物界; 病毒界。 1996年美国P.H.Raven等的六界系统: 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真细菌界; 古细菌界。  6、三总界五界系统 我国学者陈世骧(1979年)等按生物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的不同将生物分为来分三个总界,再按生理、生态特性的差别分五个界。 Ⅰ.非细胞总界(SuperkingdomAcytonia) Ⅱ.原核总界(SuperkingdomProcaryota)   1.细菌界(KingdomMycomonera)   2.蓝细菌界(KingdomPhycomonera) Ⅲ.真核总界(SuperkingdomEucaryota)   3.植物界(KingdomPlantae)   4.真菌界(KingdomFungi)   5.动物界(KingdomAnimalia) 7、三原界系统 根据16SrRNA核苷酸顺序的同源性测定,1978年R.H.Whittaker和L.Margulis提出了三原界(Urkingdom)学说。在生物进化过程的早期,存在着一类各生物的共同祖先,由它分三条进化路线,亦即形成了三个原界: ①古细菌(Archaebacteria)原界 包括产甲烷菌,极端嗜盐菌和嗜热嗜酸菌; ②真细菌(Eubacteria)原界 包括蓝细菌和各种除古细菌以外的其他原核生物; ③真核生物(Eucaryotes)原界 包括原生生物、真菌、动物和植物。 (二)分类单位与命名  1、分类单位 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