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发布:2017-06-10约3.34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这篇课文是根据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而改编的一篇童话,写的是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故事中的丑小鸭是一个面对艰难曲折的历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形象。故事写得十分感人,说明了要相信自己,当别人嘲笑自己时不要自暴自弃,只要坚持追求美好的理想,逆境是会改变的道理。 2.学情分析:童话故事孩子都喜欢读,而且该年龄段的孩子富于想象、善于模仿、表现欲强,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使孩子们的感情得到升华。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丑小鸭在家的孤单以及离家后的不幸遭遇,感悟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的复杂心情。 2.练习用文中的语句描述丑小鸭长大后的样子。 3.理解丑小鸭的美好向往,懂得成长的过程中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努力,只要坚持追求美好的理想,逆境是会改变的。 教学重点: 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丑小鸭面对自己遭遇的态度以及他所做的努力,懂得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遭到挫折和不幸的道理。 教学难点: 感悟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的复杂心情,练习用课文中的语句描述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的样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安徒生爷爷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位特别的朋友,生:丑小鸭。大家为什么叫他丑小鸭呢?(太丑)在他身上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童话故事,走进丑小鸭的生活。(师板书课题) 2、听课文朗读。 过渡:从大家认真的表情可以看出,同学们都被这个故事吸引了,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3、认读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课件出示两组词语 孤零零 昏睡 烦恼 高贵 优雅 姿态 难为情 孤单 羡慕 姿态 赞叹 (1)男女生赛读。 (2)观察这两组词,第一组是描写谁的?(丑小鸭)第二组是描写谁的?(白天鹅) (3)这个童话故事的主要内容你了解了吗?(写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 过渡:丑小鸭最后变成了白天鹅,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丑小鸭那惊人的蜕变。 二、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课件提示:从丑中体会丑小鸭遭受的苦难。 1、感知丑小鸭的丑。(出示丑小鸭的图片) (1)都说丑小鸭很丑,他到底有多丑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出示句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2)鸭妈妈的其他孩子也长这样吗?(出示别的小鸭子的图片)请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一下这只鸭子。(漂亮、可爱......) (3)你比较喜欢谁?你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丑小鸭很丑吗? (4)练读这句话,读出丑得让人讨厌的语气。 过渡:是啊丑小鸭太丑了,所以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幸的遭遇,他都遭遇了哪些事呢? 让我们继续看下文。 2、体会丑小鸭遭受的苦难。 (1)同桌合作学习,找一找用横线画出丑小鸭遭遇的句子,讨论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 A 学生读出第三、四自然段中的相关句子。师出示两张相对应的幻灯片:丑小鸭在家的遭遇及离家出走后的遭遇。 B 展开你丰富的想象,说一说,大家都是怎么讥笑丑小鸭的? C 听到别人的嘲笑,丑小鸭心里会是什么感受?(学生谈论自己的看法:伤心、难过......)课件出示句子:秋风瑟瑟的吹着,树叶飘落在丑小鸭身上,他孤零零地走着,走着,泪珠扑嗒扑嗒往下掉。这句话中哪个词语写丑小鸭的感受?(孤零零) D 练读这句话,读出丑小鸭孤单、伤心的心情。 过渡:丑小鸭就这样流浪着,这一天他来到里一个大湖,遇到了一群陌生的朋友。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3、感悟丑小鸭在磨难中所表现出的坚强和乐观。 (1)出示一群天鹅图片,学生欣赏,问:丑小鸭是怎么形容这群天鹅的?生答,师出示句子:它们的样子多么高贵,姿态多么优雅,丑小鸭又惊奇又羡慕。 (2)丑小鸭当时什么表情?(惊奇、羡慕) (3)他惊奇什么?(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美丽的动物。)他羡慕什么?(我要是能变得这么美丽该多好呀!) (4)同学们你们一定也羡慕过别人吧,谁能试着用“羡慕”说一句话?(学生练习造句) (5)你能读出丑小鸭惊奇、羡慕的心情吗?学生练读这句话。 (6)天鹅们越飞越远了,丑小鸭又得继续上路了,丑小鸭离开家到过树林,到过大湖,它肯定会去过许多其他的地方,同学们猜一猜他还去过哪儿呢?(无人的荒野、沼泽地......) (7)丑小鸭到过这么多的地方,他好像在寻找什么,他到底在寻找什么呢?(朋友、快乐、温暖......) 过渡:丑小鸭心中有美好的梦想,(板书:心怀梦想)但寒冷的冬天还是来了,为了不使自己冻僵,他不得不在湖面上使尽全力游来游去,他多么希望湖面能给他留下一小块地方呀!可再怎么努力,湖面还是结冰了,而他也被冻僵昏睡过去,幸好被一位农民救走。 (8)故事听到这儿,你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