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整体把握小学数学教学要求﹝二年级下册教材解读2﹞.ppt

发布:2017-05-02约2.26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发挥教材优势 培养学生能力 泉港区第二实验小学 王素菊 新课标实验教材的优点 1.数学教育内容具有时代性 2.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思路简明 3.注重练习设计的层次性、弹性较大 教学过程 传统的教学过程:引入—新授---巩固----作业 研究新的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探索尝试----解释与交流----拓展与应用 发挥教材优势 培养学生能力 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选择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用好新教材,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六单元 加与减(一)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 20以内加减法及其应用 一年级下册100以内加减法及其应用 1.结合生活情境探索整百、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 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借助百元人民币探索整百数加减的口算方法 通过计数器说明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 2. 通过“回收废电池”的情境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回收废电池”的情境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列出算式 估一估得数的大致范围 以小组为单位探索112+87的计算方法 全班交流 将计数器和竖式进行对照,说明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 3. 利用计数单位的直观模型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由学生列出算式 估一估得数的大致范围 探索112+129的计算方法 在交流的过程中借助计数单位的直观模型帮助, 学生理解三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4. 通过“小小图书馆”的情境,探索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 探索236-118的计算方法 交流各自的算法,并利用计数单位的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充分利用情境图练习一般的三位数退位减法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计算被减数中间有零的退位减法 5. 通过购物情境探索减法验算的方法 出示前两幅创设问题情境,体会验算的必要性 结合购物情境交流核对的方法即减法的验算方法 在正确掌握退位减法验算方法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验算加法 5. 通过购物情境探索减法验算的方法 6.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正确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竖式计算,并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7.应用问题的情境更加丰富 案例 352 - 146 214 406 - 219 213 要深入了解学生真实思维活动的必要性 有效地帮助学生自我反思 第八单元 加与减(二)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下册 100以内数连加,连减法和加减混合及其应用 二年级下册 三位数加减法及其应用 1.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根据两所学校捐书情境统计表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列出连加算式 尝试对结果进行估计 探索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 全班交流 2. 结合“运白菜”的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列出两种不同算式 探索两种算式的计算方法 全班进行交流 针对两种算法进行讨论 对竖式的写法进行指导 “试一试”中的1000可以看作999+1,计算起来比较容易 3.结合“买洗衣机”的情景,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说一说连环画的意思 组织学生针对第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先让学生估算,在独立计算 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先让学生估算大概需要攒几个月,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案例片段 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1台价格是620元的洗衣机,需要攒几个月?(先让学生个人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生1:我用估算的方法,200+200+200=600(元) 生2:我实际算了一下,248+248=496(元) 496+248=744(元) 744元620元 生3:620-248=372(元)372-248=124(元)差124元,2个月不够,要攒3个月 这个案例是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 什么是算法多样化? 它和一题多解有什么区别? 算法多样化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九单元 统计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 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象形统计图与简单统计表的认识 能根据读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让学生学会看统计图,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信息 让学生说一说第一幅统计图告诉我们些什么 在观察第二幅统计图时让学生说一说横着看、竖着看各表示什么意思 建议与困惑 * * 2011.3.22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后续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