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制药工艺学B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装 订 线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08 / 2009 学年 第一学期 化学制药工艺技术试卷标准答案
班级名称(或级别)制药大专06考试科目 化学制药工艺技术B 交卷日期 2008.11.18
考试类别
期 末 教师完成时间
70分钟 其它要求
出卷人 刘 郁 教研室主任 刘 郁 系部主任
出卷要求:
清晰、工整,一律用计算机打印。
每题应有标准答案、评分标准。
试题范围: 全部内容
答案:(本页不够另附白纸)
一、填空(50×0.5=25分)
1.合成路线、合成原理、工业生产过程及实现最优化
2.还原、酯化、缩合、取代、水解
3.由化学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经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
4.圆形人孔的直径:0.4m 椭圆形人孔 0.4×0.3m
5.乙睛 丙酮 硝基苯 二甲基甲酰胺 环丁砜
6.金属的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弱酸强碱盐类、有机碱、醇钠、氨基钠和有机金属化合物
7.单分子反应 双分子反应
8.加强反应釜内物料的均匀混合,以强化传质和传热
9.安全阀、爆破片、压力表
10.废水中有机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时的耗氧量、60
11. 40.3%
12.夹套式、蛇管式、列管式、外部循环式
13.反应的类型、热力学性质、动力学规律,质量热量传递规律
14. 平面形、碟形、椭圆形、球形
15. 釜体 、换热装置 、搅拌装置 、轴封装置、传动装置
二、 选择题(15分)
1 C 2 D 3 A 4 C 5 D 6 B 7 D 8 C 9C 10 B 11 D 12 C 13 B 14 A 15 C
16 A 17 B 18 C 19 B 20 C
三、简答(35分)
(1)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催化剂对反应具有特殊的选择性
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能进行的化学反应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
(2)
(3)
3分
制备过程:在装有推进式搅拌的不锈钢混酸罐内,先加入92%以上的硫酸,在搅拌及冷却下,以细流加入水,控制温度在40~45℃之间,加毕,降温至35℃,继续加入96%的硝酸,温度不超过40℃,加毕,冷至20℃。取样化验,要求配制的混酸中,硝酸含量约32%,硫酸含量约56%。(2分)
在装有旋桨式搅拌的铸铁硝化罐中,先加入乙苯,开动搅拌,调温至28℃,滴加混酸,控制温度在30~35℃。加毕,升温至40~45℃,继续搅拌保温反应1小时,使反应完全。然后冷却至20℃,静置分层。分去下层废酸后,用水洗去硝化产物中的残留酸,再用碱液洗去酚类,最后用水洗去残留碱液,送往蒸馏岗位。首先将未反应的乙苯及水减压蒸出,然后将余下的部分送往高效率分馏塔,进行连续减压分馏,在塔顶蒸出邻硝基乙苯。从塔底馏出的高沸物再经一次减压精馏得到精制的对硝基乙苯。(2分)
(3)B法好。
A路线中的还原一步若在电解质存在下用铁粉还原时,这芳香酸能与铁离子形成不溶性沉淀,混于铁泥中,难以分离。下一步酯化时用酸,则消耗大量的催化剂酸,使得酯化反应収率降低。
B路线 反应物具有酸性,有利于酯化反应速度的增加,同时2步的总収率也大大提高。
(4)
1.类型反应法 2
类型反应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的合成设计。
主要包括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通用合成方法,功能基的形成、转换。保护的合成反应单元。
2.分子对称法2
分子对称法——有许多具有分子对称性的药物可用分子中相同两个部分进行合成。
3.追溯求源法 2
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地逆向推导进行追溯寻源的方法,也称倒推法。首先从药物合成的最后一个结合点考虑它的前驱物质是什么和用什么反应得到,如此继续追溯求源直到最后是可能的化工原料、中间体和其它易得的天然化合物为止。
药物分子中具有C-N,C—S,C—O等碳杂键的部位,是该分子的拆键部位,也其合成时的连接部位。
4.模拟类推法 2
对化学结构复杂的药物即合成路线不明显的各种化学结构只好揣测。通过文献调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可模拟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故也称文献归纳法。
(5)1.原辅料的来源;1
选择工艺路线,首先应考虑每一合成路线所用的各种原辅材料的来源、规格和供应情况,其基本要求是利用率高、价廉易得。
2.反应条件和操作方式;2
不同反应条件及收率、“三废”排放、安全因素都不同。尽量选择平顶型反应,这类反应的容易控制、反应条件易于实现、副反应少,工艺操作条件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