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科学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

发布:2018-06-07约6.1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义乌市稠州中学教育集团 2017-2018 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受精作用发生在女性子宫里B.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脐带 C.睾丸和卵巢是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的器官 D.女性输卵管结扎后将不再产生月经2.你见过香蕉的种子吗?当你切开香蕉时,里面的黑点就是香蕉种子,不过这些种子已经 退化。因此,人们常用香蕉地下茎上长出的芽来培育幼苗,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A.有性生殖B.无性生殖C.分裂生殖D.孢子生殖3.我国很早就有人掌握了养蚕、编织丝绸等技术。其中有一道工序是将蚕茧用热水浸泡后 缫丝,此时茧内的家蚕发育到的生长阶段是()A.蛹B.幼虫C.卵D.成虫4.下列体育项目中,以“速度”这一科学量作为评定标准的是()A.跳远B.跳高C.铅球D.长跑5.如图所示,十字路口右侧楼房上镶着面对正西南的平面大玻璃,一辆小车向东 行驶到十字路口向右转弯,则小车在平面镜中的行驶方向是()A.向东行驶向右转弯B.向南行驶向右转弯C.向北行驶向左转弯D.向南行驶向左转弯6.用磁铁吸引光滑水平桌面上的铁钉,铁钉受到吸引而没有与磁铁接触, 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磁铁对铁钉作用力的方向是() A.竖直向上B.向右上方C.竖直向下D.向左上方7.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 C. D.8、图中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 (2)(1)B. (3)(1)C. (2)(4) D. (3)(4)9.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B.降低环境温度,调节食品自身的含水量,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C.适当控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延长果蔬的贮存期 D.食品冷藏贮存的原理是杀死食品中的所有微生物10.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 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看到一个清晰正立、 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 10 cm、小于 20 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B.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C.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 20 cm,且白墙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 10cm 小于 20cm D.在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11.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一组是()A.变形虫、水绵、香菇 B.烟草、草履虫、大肠杆菌C.小麦、番茄、大豆 D.酵母菌、灵芝、豌豆12.下列关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几幅光路图中,错.误.的是()13.某同学进入泳池前以为池水很浅,踩下去后却有一种“踏空”的感觉,则水的际深度 要比看上去的深一些,其原因是()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路可逆14.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你认为,能说明声音的产 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 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A.甲、乙 B.丙、丁 C.乙、丁 D.甲、乙、丁15.从科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A.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B.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C.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D.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16.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重 8N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 2.5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为 2N。当绳子突然断开时,则()A. 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受到的摩擦力小于 2N B. 物体速度逐渐减小,受到的摩擦力等于 2N C. 物体速度逐渐减小,受到的摩擦力等于 8N D. 物体立即停止,受到的摩擦力为零17.公交驾驶员进行驾驶技能比赛时,可通过“一杯水”来考验驾驶员的行车技术。将一杯水 静置在公交车的置物台上(如图),司机突然刹车时,杯中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A.仍保持水平B.将向前溢出C.将向后溢出D.会溢出,但不能确定溢出方向1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面上并相互钩在一起,用水平 拉力 F1 和 F2 分别拉开,F1=F2=5N,两弹簧测力计静止时,下列分析正确的 是()A.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受力平衡,乙对甲的拉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