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7章定线.ppt

发布:2017-06-16约5.32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定义:定线是按照已定的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面的合理安排,具体定出道路中线的过程。 定线方法: 直接定线:适用于标准较低的路线。(一阶段设计) 纸上定线:适用于技术标准高的、地形、地物复杂的路线。(两阶段初步设计) 航测定线: 立体模型 1.定导向点 在选线布局确定的控制点之间,根据平原、微丘区路线布设要点,通过分析比较,确定可穿越、应趋就和该绕避的点和活动范围,建立一些中间导向点。 2.试定路线导线 参照导向点,试穿出一系列直线、交汇出交点,作为初定的路线导线。 3.初定平曲线 读取交点坐标计算或直接量测转角和交点间距,初定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计算曲线要素。 4.定线 检查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标准》要求,以及平曲曲线位是否合适,不满足时应调整交点位置或圆曲线半径或缓和曲线长度,直至满足为止。 纸上定线:在大比例尺(一般以1:1000为宜)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线的位置的过程。 越岭线纸上定线 的方法: 1. 定导向线 (1)确定路线方案。 (4)平面试线: 穿直线:按照“照顾多数,保证重点”的原则综合考虑平面线形设计的要求,穿线交点,初定路线导线(初定出交点)。 敷设曲线: 按路中线计划通过部位选取且注明各弯道的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等。 (4)平面试线: 穿直线:按照“照顾多数,保证重点”的原则综合考虑平面线形设计的要求,穿线交点,初定路线导线(初定出交点)。 敷设曲线: 按路中线计划通过部位选取且注明各弯道的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等。 直线型定线方法: 根据控制点或导向线和相应的技术指标,试穿出一系列与地形相适应的直线作为基本线形单元,然后在两直线转折处用曲线予以连接的定线方法,即传统的以直线为主的穿线交点定线法。 试定直线的依据: 平原、微丘区:以路线布局确定的控制点为依据。 山岭、重丘区:应参照导向线试定,最终路线要经过多方面分析比较才能确定。 道路中线确定后,为标定路线需根据选定的圆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计算平曲线要素、曲线主点桩和加桩里程等。 1、无坐标控制时:按比例量取交点间距,用正切法确定偏角,设置平曲线,计算曲线要素。 2、有坐标控制时:若需要计算逐桩坐标时,则应采集各交点的坐标。通常交点坐标的采集方法有两种: (1)直接采集法:在绘有格网的地形图上读取各交点的坐标,一般只能估读到米,适用于交点前后直线方向和位置限制不严的情况。 (2)定前后直线间接推算法:先固定交点前后的直线,再用相邻直线相交的解析法计算交点坐标,一般适用于交点前后直线方向和位置限制较严的情况。 先建立一个贯穿全线统一的坐标系,一般采用国家坐标系统。根据路线地理位置和几何关系计算出道路中线上各桩点的统一坐标。编制逐桩坐标表。然后根据逐桩坐标实地放线。 曲线型定线方法:是根据导向线和地形条件及相应技术指标,先试定出合适的圆曲线单元,然后将这些圆曲线用适当的直线和缓和曲线连接的定线方法,即与传统的先定直线后定曲线相反的以曲线为主的定线法。当相邻圆曲线之间相距较远时,可插设适当的直线段。一般宜用于地形复杂的山岭重丘地区。 (一)定线步骤 (1)参照导向线或控制点,待手画出线形顺适、平缓并与地形相适应的概略线位。 (2)用直尺或不同半径的圆曲线弯尺拟合徒手线位,形成一条由圆弧和直线组成的具有错位(即设缓和曲线后圆曲线的内移值)的间断线形。 (3)在圆弧和直线上各采集两点坐标固定位置,通过试定或试算,用合适的缓和曲线将它们顺滑连接,形成连续的平面线形。 (二)确定回旋线参数 确定回旋线参数A值是采用曲线型定线法的关键。 过去多采用回旋曲线尺或表法,即用不同整数的回旋线参数A值制作回旋线长度与曲率半径对应关系的尺或表,供使用时查对。 随着计算工具的发展,目前常用计算的方法确定A值。 1.近似计算法 2.解析计算法 直线型和曲线型两种定线方法的比较: 两种定线方法,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定线成果都是直、缓、圆组成的中线。 在定线手法上二者正好相反;另外,直线型定线法可用于纸上定线也可用于现场直接定线,而曲线型只能用于纸上定线。 一、工作步骤 直接定线:是设计人员在实地现场确定道路中线位置的方法。 平原、微丘区直接定线工作步骤与其纸上定线相同,不同之处是交点坐标或转角及交点间距应经实测获得。 山岭、重丘区直接定线的指导原则与纸上定线相同,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