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路线设计中的选线和定线.ppt

发布:2025-03-17约5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展线示例**利用山谷展线:的山谷展线。图为反复跨主沟利用侧沟的山谷展线:**利用山脊展线**利用山坡展线**(三)、山脊线**路线特点大体沿山脊布设有利条件:不利条件:2、布线要点**010203控制垭口的选择侧坡的选择试坡布线三、山岭区路线的形式**CBA沿溪线越岭线山脊线(一)、沿溪线**2018沿溪线的特点:012019路线走向明确、纵坡平缓、线形标准022020高、便于为山区居民服务、施工养护方032021便、土石方工程少、桥涵防护工程多、水042022毁威胁大。05沿溪线布线要点:**01河岸选择02线位高低的确定03桥位选择(1)河岸选择**如图,乙方案为避让河左岸的两处断续陡崖,跨河利用右岸的较好地形,但过夏村后,右岸出现更陡更长悬崖,路线又须跨回左岸,在3km内,两次跨河,须建中桥两座。甲方案一直走左岸,虽要集中开挖~段石方,但较建两座中桥经济得多,因此不宜跨河换岸。河岸选择(2)线位高低的确定**原线为避让沿河1.7km的断续陡崖,采用了高线方案。由低线过渡到高线的升坡段很长,且弯急坡陡,行车不安全,经局部改线,坡度虽有所改善,但增加了小半径曲线,线形更加弯曲,最后改走低线直穿陡崖,路线平、纵标准显著改善,还缩短760m,行车顺畅,说明不应当采用高线。(3)桥位选择**跨主河:在“S”形河段腰部跨河,以争取桥轴线与河流成较大交角。在河弯附近选择有利位置跨越。但应注意河弯水流对桥的影响,采取防护措施。(c)桥头路线的处理**跨支流:**路线在河谷断面上的布置:浅盆型:傍山、傍河、中穿U型:临溪、山腰V型:侵河筑路、筑路治河河谷形式:浅盆型、U型、V型相结合4、几种河谷地形条件下的选线**STEP4STEP3STEP2STEP1开阔河谷:这类地形的路线有三种走法。沿河岸。靠山脚。是常采用的一种布线方案。直穿田间,线形标准高,但占田最多,在稻田地区,为使路基稳定,有时还需换土,一般不宜采用。河道弯曲、狭窄的河谷沿河岸自然地形,绕山咀、河弯布线。取直路线。遇河弯,则两次跨河或改移河道,如图;遇山咀,采用隧道或深路堑通过。陡崖峭壁河段1)与河争路,侵占部分河床。2)硬开石壁。(4)河床纵坡陡峻的河段**5、路线遇不良地质情况的处理**岩堆:01什么是岩堆?如何辨别?02处理方法:a、对处在发展阶段或较大范围的松散的稳定性差的岩堆;内移设隧道,外移设桥b、对稳定的岩堆;低路堤或浅路堑通过滑坡大型滑坡:尽量绕避、换岸中小型滑坡:整治稳定后在下部以低填方或上部以浅挖方通过。泥石流什么是泥石流?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形成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大量的水流泥石流的分区?**漏斗状。上游形成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石流能够迅速直泻。下游堆积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上游形成区、中游流通区、下游堆积区中游流通区:峡谷,谷底纵坡较大,使泥010203040506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滇西北、滇东北川西甘南西藏喜马拉雅山陕南秦岭010203040506处理方法:**严重的泥石流集中地段,应考虑绕避路线跨越泥石流时,首先应考虑从流通区以桥跨越,但要注意有无转化为堆积区的趋势避免穿过堆积区采用明峒通过泥石流小桥与过水路面结合穿过泥石流(二)、越岭线**1、布线要点**010203垭口的选择:根据位置、标高、两侧山坡的展线条件过岭标高的确定:浅挖过岭、深挖过岭、隧道过岭垭口两侧山坡路线的布设: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路线通过飞来石垭口,由于选用不同的挖深,出现了两个可能的展线方案。甲方案挖深9米,需两个回头弯;乙方案挖深20米,可顺山势布线,不需回头弯。乙方案线形好,路线长度比甲方案缩短377米,虽土石方工程较集中,但总工程量没有增加,有利于行车和节约运营费用,经比较,采用了乙方案。关于隧道过岭:当挖深在20~25米以上是,隧道往往比明堑更经济。临界标高:隧道造价和路线造价总和最小的过岭标高。32145垭口两侧山坡路线的布设01010203040506展线:采用延长路线的办法,逐渐升坡,克服高差。自然展线:以适当的坡度,顺着自然地形,绕山咀、侧沟来延展距离,克服高差。0203040506回头展线:当控制点间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