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民工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_以2834名农民工为例.pdf

发布:2017-05-08约1.03万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9 年第 1 期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No.1.2009 第25 卷(115 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Vol.25 No.115 农民工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2834名农民工为例① 杜 毅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重庆 400044) 摘 要:农民工是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在看到农民工为现代化建设作出巨 大贡献的同时,也必须重视他们面临的较为突出的就业问题。本文在全国大规模的调查和个案访 谈基础上,对民工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促进农民工就业,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统筹城乡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09)01-0029-04 一、问题的提出 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推动中国经济和 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在看到农民工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他们 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农民工最基本 的权利,也是农民工的第一需要。就业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就业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民工就无法立 足于城市,就无法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因此,解决当前的农民工就业问题,既是维护农民工合 法权益的根本措施,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农民工就业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② 但以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 并存为特征的二元劳动力市场还广泛存在,劳动力很难在两个劳动 力市场之间流动,尤其很难从次要劳动力市场流向主要劳动力市场。[1] 农民工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主要集中在劳动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 危险性高、工资待遇低的劳动岗位,属于典型的次要劳动力市场。即使是在国有和集体单位就业的农民工, 大多从事清洁、门卫等临时性的服务工作,低待遇、低报酬、无保障,与单位的正式员工处于两个完全不 同的工资和福利体系,仍然处于次要劳动力市场,属于非正规就业或灵活就业。国有和集体单位等具有明 显公益属性的部门仍然把农民工排斥在城市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正规就业的门坎之外,形成城市新的新的“二 元结构”。[2](141-144)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岗位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 农民工主要从事搬运(重庆方言称之为“棒棒”)、建筑、加工制造和服务四大行业,从业人员比重 分别为13.3%、22.5%、17.7%、13.7%。从事住宿、餐饮的占5.3%,从事批发零售的占5.8%,其他的占 18.5%, 收稿日期:2008-07-28 作者简介:杜 毅(1977-),男,重庆奉节人,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大学《农民工二次分化与分类社会保障研究》课题的阶段成果 -129- 杜 毅:农民工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分别为13.3%、22.5%、17.7%、13.7%。从事住宿、 不足,大多数农民工依然无法享受到基本社会保障。 餐饮的占 5.3%,从事批发零售的占5.8%,其他的 1.社会保险参保率低。调查发现,26.1% 的农民 占18.5%,不确定的占3.2% 。其中,“棒棒”纯属 工遭遇过工伤事故,其中只有 13.2%的农民工得到 体力劳动,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如泥瓦工、钢筋切割 了雇主的全额医疗等费用;养老、医疗保险的参保 工等拥有少量技术,加工制造业如纺织业的农民工 率都很低,分别为1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