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研究及对策建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研究及对策建议[摘要]社会保障制度的创建至今已有六十多年历史,中国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安置以及国有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等措施。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虽然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改革基本实现了城镇企业职工的问题,但是现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依然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状态之下,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明显受损、政策实施效果不全面、多种制度模式并存等问题也仍然存在。造成种种不利因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民工社会保障所涉及的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这是导致制度无法进一步完善的比较重要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政策缺陷,包括政策取消偏离目标、政策缺位、政策之间的冲突等。
[关键词]社会保障 政策缺位 权益 农民工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021-01
农民工是具有农民身份的产业工人,是介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群体,他们是城市繁荣和发展的建设者,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固有的经济社会体制,使得他们不得不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合理的有效保障,因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据统计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总数在1.5亿以上,其中80%的农村家庭都有人在外打工。如果农民工的基本待遇问题没有良好的保障,势必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由于起初社会保障事业的重心一直放在了城镇发展,使得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和体系的发育相对滞后,随着农民工数量大幅度的增长,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建设和改革势在必行,而且至今我国尚无一部完整的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全国性专用法规,这就使得农民工游离于当前的“城镇型”社会保障体系。由此可见,在我国现阶段,如何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民型”社会保障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任何一个国家社会保障都是个人和社会的福祉。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不仅在社会层面上具有积极性,而且作为单个个人群体会有更高的参与热情。可是为什么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却看到了不一样的情况呢?种种数据足以显示出农民工对此项政策并不积极。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归根结底还是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在现有的《劳动法》实施以后,在城镇单位工作的农民工在某种原则上是适用于此法的,同样参加国家法定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可是实质上我国现今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险的专门法规,才会导致现今更多的农民工游离于制度之外。在我国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还是比较狭窄的,保障水平程度还比较低。至2011年年底,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比例分别只有24%、19%、12%左右。作为社会中一项比较重要的改革项目,要想成功,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对于我国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来看,政策方面的缺陷正是许多问题存在的根源。
三、改进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是必须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的完善工作。在现今新的社会形势下努力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本着低标准、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不断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障覆盖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对社会保障权益的认同程度。
二是降低农民工参保门槛。现今在我国各个地方对于农民工参保的门槛过高,目前很多农民工工资相对比较低、家庭负担比较重,根本没有能力来承担社会保险的相关费用,因此我们可以适当降低缴费基数和各种险种的征缴比例,可以适当免去个人缴费部分和降低单位缴费部分,这样就可以提高一些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
三是加大农民工工伤保险的政策落实力度。在社会中尽快实现工伤保险对整个农民工群体的全覆盖,简化农民工一些复杂的纠纷处置程序,同时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医疗保障体系,与用人单位签订完整的有法律效应的劳动合同,同时建立起牢固的劳动关系,并逐渐开始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可以促进完整的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办法。
因此合理地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目前我们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问题,不仅仅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打好基础。同时建立完善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团结;有益于加速城市化进程;有益于加速工业化进程;是应对我国老龄化高峰的良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有益于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发育。
【参考文献】
[1]卢汉龙.均衡与稳定二发展的新价值.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2]袁华平.简议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