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伦理课课件第五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 建设及其规范体系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及其规范体系,辨析为什么要反对个人主义。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解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辨析为什么要反对个人主义。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与课堂讨论相结合。2学时。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1、国际背景 政治:和平和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 经济:世界科学技术处于新的重大突破之中,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融合。 2、国情的新变化。 我们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思想观念等的多样化以及这种变革和多样化的进一步发展,给我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对前人道德遗产的借鉴 1、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关系 2、传统道德在构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的作用 (1)中国传统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新道德的现实土壤; (2)积极构建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 三、西方伦理、道德文化的省察 1、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西方道德 (1)自由与平等 (2)勤劳与节俭 (3)信用与守时 2、可以吸收的西方伦理思想、观点与范畴 (1)元伦理学 (2)规范伦理学 (3)可以采纳的若干道德范畴(公正、意志自由、责任、幸福、权利与义务等)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体系 1、两极结构、三个层次 所谓二极结构,一是社会主义道德,二是共产主义道德。所谓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2、社会主义道德五项原则的内容层次及其对人的行为要求。 (1)爱社会主义的原则 (2)集体主义原则 (3)人道主义原则 (4)公正的原则 (5)诚实守信原则 3.社会主义道德五项规范的内容与层次 爱祖国 爱人民 爱劳动 爱科学 爱生存环境 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第一,《纲要》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的确立依据、适用范围和价值导向。 第二,《纲要》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植根基础、调节对象和现实要求。 第三,《纲要》着重阐明了社会主义“五爱”基本要求的战略地位和具体内涵。 第四,《纲要》系统诠释了“三德教育”的具体内涵及其社会作用。 5、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民盟、民进联组委员时说,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案例分析 在中央电视台200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一位儒雅、文静的女性知识分子走上颁奖台,她就是被称为“与蓝田神话较量的人”——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刘姝威。她用区区600字,粉碎了一个股市帝国的神话!为国家挽回的经济和政治损失不可估量。 分析讨论:从公民道德的角度,看刘姝威的行为。 五、个人主义评述 1、个人主义的合理因素 个人主义使人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挣脱禁欲主义、蒙昧主义和绝对服从的束缚,以极大的热情思索人生,追求知识,增长才干,发展人的独立性。 个人主义从实践上说,特别强调个人的独立自主和自由,反对他人、包括政府对个人的种种不必要干涉,强调个人对自己的一切负责。 2、个人主义的反科学性 首先,作为价值观的个人主义,把自己看作是目的,把社会看作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互为目的,互为手段的。 其次,作为价值观的个人主义也颠倒了个人利益、需要、尊严和权利与社会利益、需要、尊严、权利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第三,作为人性论的个人主义,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私的,要求拥有最大限度,甚至于绝对自由地去追求个人的利益与幸福。 第四,作为生活态度和信念的个人主义,特别强调自信,自信自己的所作所为一切都正确。过分自信,容易导致对他人的轻视、冷漠。 第五,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伦理意识更是不可取的。 第六,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相通的。它们不仅同时自我中心论,而且有共同的历史背景,同时产生于文艺复兴时代,同时发展于资本主义时代,有共同的理论基础,这就是自然人性论。 3、为什么不能倡导个人主义 (1)个人主义违背时代潮流 (2)西方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