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学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docx
1.2.1学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1.2.1学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学习使用显微镜。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中“显微镜的使用”章节相关联。学生在学习此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细胞、组织等基本概念,为显微镜的使用提供了知识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意识。通过显微镜的使用,学生能够发展细致观察的习惯,增强对微观世界的感知能力,同时提升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后续生物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技巧和细胞结构的观察。
难点:显微镜的调节和使用过程中对细节的把握,以及细胞结构的识别和描述。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重点:通过实际操作练习,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显微镜的取镜、安放、对光、调焦等基本操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操作显微镜。
2.难点:在观察细胞结构时,提供清晰的示范和图示,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记录下细胞的结构特点。对于识别困难的部分,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共同解决。此外,通过多次练习和反馈,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生物学》教材,特别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关于显微镜使用的相关章节。
2.辅助材料:准备显微镜使用操作步骤的图片、细胞结构示意图以及相关教学视频,以便学生直观学习。
3.实验器材:提前检查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样本、染色液等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教室布置:设置实验操作台,方便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操作,并设置讨论区,便于小组讨论和交流。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显微镜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显微镜的发明背景和作用。提出问题:“显微镜是如何帮助科学家们发现微观世界的奥秘的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习使用显微镜”。
用时:5分钟
2.新课讲授
(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详细内容:展示显微镜的各个部件,讲解其名称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构造。接着,结合实际操作,教授显微镜的取镜、安放、对光、调焦等基本使用方法。
用时:10分钟
(2)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结构
详细内容:展示载玻片上的细胞样本,讲解观察细胞结构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用时:10分钟
(3)显微镜下观察植物和动物细胞
详细内容:展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细胞的结构差异。结合实际观察,讲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特点。
用时:10分钟
3.实践活动
(1)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操作
详细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台显微镜,让学生按照所学步骤进行实际操作,观察细胞结构。
用时:15分钟
(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详细内容:每组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细胞结构,教师点评并总结。
用时:5分钟
(3)学生讨论显微镜使用技巧
详细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用时:5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
(1)如何调整显微镜的焦距?
举例回答:通过旋转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2)如何保持载玻片的清洁?
举例回答:使用干净的载玻片和盖玻片,避免用手指直接触摸载玻片。
(3)如何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
举例回答:使用特定的染色液对细胞进行染色,使染色体更加明显。
用时:10分钟
5.总结回顾
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微观世界。
用时: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显微镜的使用不仅限于生物学的细胞观察,它还在其他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与显微镜使用相关的拓展内容:
-植物学: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如叶片的气孔、根毛细胞等。
-动物学:研究动物的组织切片,如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微生物学: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如细菌、真菌等。
-人体解剖学:研究人体组织的切片,如皮肤、骨骼等。
2.拓展建议:
-阅读科普书籍: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显微镜和细胞学基础的科普书籍,如《细胞的世界》、《显微镜下的奇迹》等。
-观看纪录片:利用节假日时间,引导学生观看与显微镜使用相关的纪录片,如《微观世界》、《生命的故事》等。
-参与科学实验: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科学实验活动,亲身体验显微镜的使用。
-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