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新人教版.doc
PAGE
10-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地貌的形成
1.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发
展阶段
侵蚀类型
地貌
初期
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如A图)
中期
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谷拓宽,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积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如B图)
成熟期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河谷变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如C图)
推断侵蚀岸和积累岸
(1)平直河段按地转偏向力推断如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积累。
(2)曲流河段则不管南北半球都是凹岸侵蚀,凸岸积累。如图所示:
2.河流积累地貌
冲积平原是典型的积累地貌,有三种类型:
组成部分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分布
山前
河流中下游
河口地区
形成机制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实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凹岸侵蚀,凸岸积累→水下积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积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地貌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渐渐降低,积累物颗粒由粗变细
地势平坦、宽广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图示
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区分
区分时主要从两方面:一是从位置上区分:冲积扇位于山前,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湖)口旁边;二是从组成物质上区分:冲积扇组成物质困难,颗粒物有大有小,三角洲多以粉砂状物质为主。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1)供应足够的生产、生活用水。
(2)便利对外联系和运输。
(3)供应丰富的农副产品。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地区
耕地状况
乡村规模
河网密布区
破裂
较小
河网稀疏区
连片
较大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沿河城市的区位因素
(1)甲:水运起点,如赣州。
(2)乙、丙、丁:河流交汇处,有多个方向水运优势,如重庆、武汉。
(3)戊:河口处,既可与河流相通,也可与海洋相通,如上海、广州。
(4)己:水陆交通转运点,如伦敦、南京。
新视野拓展
聚焦高考中的阶地
1.阶地的类型
依据组成物质及其结构,可分为:侵蚀阶地、积累阶地和基座阶地。
类型
形成过程
侵蚀阶地
由基岩构成,其上很少有河流冲积物覆盖,一般发育在构造抬升的山区河谷。这里水流流速较大,侵蚀作用较强,侵蚀阶地面上往往只有一些坡积物和残积物
积累阶地
完全由河流冲积物构成,又称沉积阶地,在河流中下游最为常见。其形成过程:先是河流侧向侵蚀展宽谷底,同时发生大量积累,形成宽敞的河漫滩;然后河流剧烈下蚀,当河流下切深度不超过冲积层的厚度时,形成积累阶地
基座阶地
由两种物质组成,上部是河流冲积物,下部是基岩的阶地。它是由于构造抬升,河流下切深度超过原冲积层的厚度,切至基岩内部而成
2.探讨阶地的意义
(1)阶地是聚落选址的志向场所。
(2)找寻矿产与建筑布局。
(3)河流阶地的特征可以反映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形成。
核心点(一)河流流向的判定与河流地貌特征
在“综合思维”中学起
(一)河流流向判定
1.依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
河流流向总是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2.依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
3.依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改变曲线判定河流流向
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整作用,所以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水位改变曲线的起伏较小。
4.依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
在河岸弯曲处,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岸平直处,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正好相反。
5.依据河流地貌类型判定河流流向
6.依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河流流向
一般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大且棱角分明,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入海口处沉积物颗粒最小。
7.依据时令河虚实线判定河流流向
时令河即季节河,这类河流主要分布于内陆沙漠或沙漠边缘,由雨季时雨水汇流而成,一般越向下游水量越小,在旱季时流量变小甚至干枯,随季节消逝的部分在地图上用虚线画出,河流由实线向虚线流。
(二)图解河流地貌分布规律
在“解决问题”中用起
[典例](2024·全国卷Ⅰ·节选)如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积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