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工程哲学第六章.pdf

发布:2018-02-25约1.07万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自主创新与中国创新体系建设 内容提要 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产业界、 学术界和政府交互作用的网络,以共 同推进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创造、传播 与应用。  我国创新体系的变化:经历了政府指 令型向政府导引型的转变,并将向政 府协调型创新体系发展。  关于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思考。 第一节 国家竞争力与国家创新体系 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提出:(至今仍未形成 明确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 1987年: (英)弗里曼 (Freeman )的 《技 术政策与经济运行:来自日本的经验》:公 共和私人部门中的机构与制度网络,其活动 和相互作用激发、引入、改变和扩散着新技 术。  1992年: (丹麦)朗德沃尔 (Lundvall )等 《国家创新系统:建构创新与交互学习的理 论》:在生产、扩散和利用经济有效的新知 识上相互作用的要素和关系……它们处于一 个国家之内或根植于一个国家之中。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  1993年:(美国)纳尔逊(Nelson )等: 《国家创新系统:比较分析》:一组机构, 其相互作用决定了国家公司的…创新绩效。  1994年 :Patel ,Pavitt :国家的种种机构, 其作用结构和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技术学习 的速率和方向(或数量和成分的变化所引发 的活动) 。  1995年 :Metcalfe :不同特色机构的集合, 这些机构联合地和分别地推进新技术的发展 和扩散、提供了政府形成和实施关于成形过 程的政策和框架。这是创造、储存和和转移 知识、机能及新技术产品的相互联系的机构 所构成的系统。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  1994年:经合组织(OECD)启动“国家创 新系统项目”,发表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 济》、 《国家创新系统》等一系列研究报, 指出:  一组独特的机构的网络,它们分别地和联合 地推进新技术的发展和扩散,提供关于形成 和执行关于创新的政策的框架,是创造、储 存和转移知识、技能和新技术的相互联系的 机构的系统。  总的看法:呼唤一种交互作用的机制(政府、 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联合推进创造新 知识、新技术,并在社会中普遍推广应用。 其核心在于政府的主导作用,而不是过去的 自由市场竞争导致的自由演化。 国家创新概念的历史渊源  问题:为何是英、美等学者首先提出?  大致经历几个阶段:  二战后期英、美国家对科学技术的投入 以及美国优势的形成;  五、六十年代苏、美在高科技领域的争 夺;  七、八十年代日本从引进创新到自主创 新的转变,以及国家从制度层面对自主 创新的支持;英美对优势的担忧;  日本、德国等的成功引起英、美学者的 关注,其它国家和地区纷纷效仿。 创新的关键: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作用  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系统是重要的经济 决定因素。国家创新系统的结构由产业界、 学术界和政府之间在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知 识的生产与传播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所 构成。  国家创新体系就是一种更好地促进科学技术 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结合和相互作用的 制度安排,其核心内容就是科技知识的生产 者、传播者、使用者以及政府机构之间的相 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技术知识在 整个社会范围内循环流转和应用的良性机制。 科学知识导致的贫富差距 Thousands of 1985 international 8 dollars 韩国 6 Difference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