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②课 《林泉之心》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
第二单元第②课《林泉之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二单元第②课《林泉之心》
2.教学年级和班级:初中美术七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审美感知:通过观察和分析《林泉之心》作品,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审美鉴赏能力。
2.发展艺术表现: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创作个人风格的林泉画作。
3.培养文化理解: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基础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如简单的色彩搭配、基本的线条运用等。对于山水画的初步认识,可能来源于课外阅读或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初中生对美术课程普遍保持较高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在能力上,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但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动手实践,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偏好理论学习和观察分析。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林泉之心》这一课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对山水画构图理解的困难,尤其是在如何将自然景观中的空间关系和画面布局融合在一起。此外,对于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学生可能会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根据画面情感和氛围来搭配色彩。同时,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学生可能需要教师引导,以增强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林泉之心》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构图、色彩和意境,提高审美能力。
-讨论互动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山水画的个人理解,激发学生思考。
-练习创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创作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2.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示:利用投影仪展示山水画作品,直观感受作品的美感。
-艺术软件辅助:使用绘图软件辅助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数字化创作。
-课外拓展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和视频,拓展学生对山水画文化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山水画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从这些山水画中感受到什么?”
2.学生分享感受,教师总结:“山水画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今天我们将学习《林泉之心》,一起来探索山水画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介绍《林泉之心》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
2.分析《林泉之心》的构图、色彩和意境,讲解山水画的表现手法。
3.强调山水画中的空间关系和画面布局,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作品中的空间感。
4.讲解山水画中的色彩运用,指导学生如何根据画面情感和氛围搭配色彩。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创作一幅山水画。
2.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的创作,提出改进意见。
3.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山水画。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的?”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经验,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巧。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山水画在现代社会有何意义?”
2.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山水画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能帮助我们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在创作山水画时,如何体现环保理念?”
2.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表现自然之美,倡导环保意识。”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山水画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2.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尝试创作一幅以家乡自然景观为主题的山水画。”
教学过程设计完毕。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中国山水画史》:介绍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代表画家和作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山水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山水画技法教程》:提供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如线条、墨色、构图等,指导学生实践绘画技巧。
-《山水画名家名作赏析》:收录历代山水画名家的经典作品,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和技法的山水画。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不同时期、不同画派的特色。
-建议学生参观美术馆或博物馆,实地观赏山水画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组织学生参观自然风光,如山水、湖泊、瀑布等,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