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2课《林泉之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docx
第二单元第2课《林泉之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嘿,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起走进第二单元第2课《林泉之心》的美妙世界!这节课,我们将在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的美术课本里,探索山水画的韵味和意境。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色彩的基础知识,今天咱们就要运用这些知识,去感受山水画中那些流动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啦!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那片林泉吧!????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在本节课《林泉之心》中,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学生将通过观察和分析传统山水画,提升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通过实践操作,锻炼绘画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在创作过程中,激发创意思维,培养审美创造力;同时,了解山水画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色彩的基础知识,对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外,他们可能对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如涂鸦、勾勒等有所了解。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的学生对美术课程通常抱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在能力方面,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动手实践,有的则更注重理论学习和观察分析。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山水画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对山水画中线条和色彩的运用不够熟练,难以表现出山水画的意境;二是对于山水画的构图和布局不够理解,难以在作品中展现自然之美;三是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在作品中融入文化内涵。针对这些挑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克服,通过示范、指导和实践,帮助学生提升绘画技能和审美素养。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备有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以便于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山水画作品集、山水画技法视频、相关历史背景资料等,以丰富教学素材。
3.实验器材:准备绘画工具,如铅笔、水彩、画纸等,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绘画练习。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交流创作心得;在操作台摆放绘画材料,方便学生动手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站在教室前,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个充满诗意和画意的世界,那就是《林泉之心》的世界。你们准备好了吗?”
2.学生们纷纷点头,充满期待。
二、新课导入
1.老师展示一幅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这幅画中的意境吗?它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
2.学生们积极回答,老师总结:“是的,这幅画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这就是山水画的魅力所在。”
三、课文主旨内容探究
1.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问:“课文《林泉之心》主要讲述了什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回答,老师点评并总结:“课文主要讲述了山水画的历史、技法和艺术价值,让我们对山水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重点内容讲解
1.老师讲解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提问:“同学们,山水画起源于哪个朝代?它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2.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山水画起源于唐代,经历了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3.老师讲解山水画的技法,提问:“同学们,山水画有哪些常见的技法?请举例说明。”
4.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山水画的技法有很多,如勾勒、皴擦、泼墨等,其中泼墨技法最能表现出山水画的气势和意境。”
五、实际操作
1.老师发放绘画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问:“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尝试用泼墨技法画一幅山水画。”
2.学生动手实践,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作品展示与评价
1.老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问:“同学们,请介绍一下你的作品,你觉得你的作品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2.学生们互相评价,老师点评并总结:“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有创意,大家在绘画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同时,也要注意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七、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林泉之心》,了解了山水画的历史、技法和艺术价值。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美术的奥秘,感受艺术的魅力。”
2.学生们纷纷表示认同,课堂气氛活跃。
八、课后作业
1.老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选择一幅山水画作品,分析其构图、技法等方面的特点,并撰写一篇简短的赏析文章。”
2.学生们认真完成作业,期待在下一节课上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