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临床观察.doc

发布:2017-09-02约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临床观察[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4月到2011年4月收治的68例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采用脱水剂,依据其出血的不同情况来控制其血糖血压,并根据症状采取相应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是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30毫克的依达拉奉针剂和100毫升生理盐水混合进行滴液,每次都在半小时内完成,持续十天,每天两次。在经过十天治疗之后,根据疗效的评价标准,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评分结果以及治疗效果比较之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具有一定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 依达拉奉;高血压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观察 脑出血(ICH)是由于人体后脑损伤之后的一种病理表现,脑出血产生之后,如果神经元经受再次的打击,那么会引发脑水肿,脑水肿是在发生脑出血之后脑部产生继发性损伤的一种最主要的标志,它发生的主要机制是由于自由基受损。本文将我院68名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了依达拉奉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68名患者都是跟诊断标准相一致的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发病都在三天以内,没有出现深度的昏迷或脑疝,且没有心肝肺等并发症。 1.2方法 将68名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34例,男17例,女17例,年龄30-83岁,平均(60.1±6.4)岁;其出血情况按照部位不同可分为:4例脑干出血,3例小脑出血,7例下丘脑出血,2例脑叶出血,18例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在11-54毫升之间,平均的出血量(21.6±1.03)毫升;采用脱水剂依据其出血的不同情况来控制其血糖血压,根据症状采取相应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33-76岁,平均(61.4±8.3)岁;其出血情况按照部位不同可分为:1例脑干出血,2例小脑出血,3例下丘脑出血,8例脑叶出血,20例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在6-64毫升之间,平均的出血量(23.6±1.02)毫升;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30毫克的依达拉奉针剂和100毫升生理盐水混合进行滴液,每次都在半小时内完成,持续十天,每天两次。治疗组以及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出血总量以及出血的部位,包括治疗之前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的相关结果对照,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1.3疗效的评定依据 ①功能缺损的评分减少量在百分之就是一以上的,其病残的程度为零级,基本痊愈;②功能缺损的评分减少量在百分之九十以下,百分之四十六以上的,其病残的程度为1至3级,显著进步;③功能缺损的评分减少量在百分之四十五以下,百分之十八以内的,且生活上能自理的,代表取得了一定进步;④功能缺损的评分减少量低于百分之十七的,说明无效;⑤功能缺损的评分增加量在高于百分之十八,则代表恶化;⑥死亡。当出现前两个评定标准说明具有显著疗效。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都采用x2检验以及t检验作为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对神经功能缺损的状况进行评分的结果对比 未进行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的评分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经过治疗之后,其中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评分结果显著提高(P0.05)。如表一所示: 2.2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变对比 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如表二所示,治疗组疗效和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2.3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组在治疗过程没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目前,还没有有效治疗脑出血所导致的神经细胞和轴突突发性坏死的方法[1]。依达拉奉是一种新的强效抗氧化药物,它在急性脑梗死中被广泛应用,能够对高血压急性脑出血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本研究中显示,治疗组跟对照组相比,其疗效具有显著差异。说明依达拉奉对高血压急性脑出血具有一定的疗效,这种药物不仅能在急性脑梗死中起作用,也能治疗脑出血,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在清除脑受损自由基的药物中,依达拉奉治疗的机制[2]是,它可以通过对由于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而导致的受损神经细胞的清除,来强化缺血神经元继续生存的能力。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这种注射液对于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以及各种继发脑损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较为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庆新,张苏明.急性脑出血继发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10:352-357. [2]刘秀坤,董志.治疗急性脑梗死药依达拉奉应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5,32(5):3141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