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策略研究.pdf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生阅读素养培养
策略研究
摘要:“双减”政策的提出: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
提高。减负、增效、提质的要求发人深省。《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提
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明确要求学生要进行实用性阅读、文学阅读、思辨阅
读以及整本书阅读。显然,阅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如何
培养学生阅读素养,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成了一线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所以,
本文以课标为导向,以“双减”为背景,从减负、增效、提质三个维度探索培养
学生阅读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素养;阅读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都提到了阅读,尤其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强调“要引导学
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
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
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
界。”面对“双减”减负、增效、提质的育人目标,教师可以从阅读兴趣、制定
阅读计划、分享阅读心得三个发面来培养学生阅读素养。
一、“学教评”一体化,任务驱动,激发阅读兴趣。
“学教评”一致性来源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思想,
“学”是指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教”是教师
的具体教学活动;“评”是对教与学的评估。基于“教学
评”的一体化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更加关注学
生的学。比如在教学之前,提出阅读任务,任务可以以任
务单、思维导图等多种任务形式驱动阅读。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会利用自己习
得的阅读方法,进行高效阅读。
以二年级阅读书目《神笔马良》为例,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的时候,就可以
以思维导入为引导,帮助学生更高效进行阅读。有的学生可能是第一次接触思维
导图,新鲜感的驱使下,为了了解思维导图,学生会带着任务进行阅读,事半功
倍。
任务目标驱动,也会促使学生进行更有效果的
阅读。比如在设计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学历案的
时候,为了让学生阅读更多传统故事,感受古人的
智慧。教师可以以终为始,早早布置学生阅读相关
小故事,并登台分享。
二、化零为整,制定计划,落实阅读任务。
“”减负”不是意味着单一地减轻作业任务总量,还包括精神层面的减负。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阅读总量有着清晰的任务要求。这意味着教学“减负”并非
从减量展开思考,而应在阅读频率、阅读任务方面进行宏观、合理的调控,以营
造“减量”现象,为减轻小学生阅读负担。如何减轻阅读负担,教师应该培养学
生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习惯,化零为整。其次,课后延时服务的时候,学生就
可以开展阅读活动,利用好延时的时间。
当然,阅读不是盲目的,而应该有计划、有目标。从短期目标看,学生们可
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从长期目标看,教师也要化整为零,把阅读任务分
配到每个月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阅读。
三、多平台打造,助推分享,夯实阅读素养。
阅读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的成果跟进和分享,对于学生
的阅读兴趣的激发是至关重要的。互联网的发展,让学生的阅读部分不再局限于
教师,而是全时空背景下,只要想分享,都能被分享。首先,借助易加教育平台,
学生可以把阅读成果分享到成长写实,记录自己阅读成果,激励更多同学进行阅
读。其次,丰富阅读分享形式。阅读手账、阅读手抄报、阅读报告、阅读思维导
图等,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形式,都可以作为阅读分享的形式。其次,师生、生生、
亲子思维碰撞也是阅读分享的一种形式。在学生越过的过程中,及时跟进学生阅
读,遇到阅读壁垒,及时跟进,推进学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