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共29张PPT).ppt

发布:2018-04-30约1.89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二 20世纪初,膜成分实验 三 1925年,膜面积实验 四 1959年,膜结构实验 五 1970年,膜融合实验 一 19世纪末,膜透性实验 时间: 人物: 实验: 资料一 19世纪末 1895年 欧文顿(E.Overton) 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 性实验,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不溶于脂质的物质 溶于脂质的物质 细胞膜 相似相溶原理 (一)结论:膜是由脂质(磷脂)组成的. 红细胞的细胞膜 (二)结论: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磷脂)和蛋白质。 资料二 时间:20世纪初 实验: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膜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尾部 头部 磷酸亲水头部 脂肪酸链疏水尾部 1、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层分子,该如何排列? 探究(三):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如何排布? 2、细胞膜中两层磷脂分子如何排列?(模型建构) 合作探究(三) 想一想,细胞膜的内外都有水,磷脂分子又该如何排列? 水(胞内) 水(胞外) 水(外) 水 (内) 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排列 时间: 人物: 实验: (三)结论: 资料三 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 1925年 荷兰科学家Gorter和Grendel 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 双层磷脂分子是如何排布构成生物膜结构的呢? A B C ①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如下结构: 提出:膜由 三层结构构成。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暗——亮——暗) ②静态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式图 蛋白质 蛋白质 脂质 (四)结论:生物膜是静态结构。 1.膜由蛋白质和脂质构成 2.呈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 3.静态的统一结构 罗伯特森的“三明治”结构模型 静态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受到质疑 细胞膜是静止的,变形虫为什么会运动?细胞为什么会生长?细胞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融合? 推论:细胞膜应该是流动的 变形虫正在吞噬草履虫 白细胞吞噬病毒的过程 能不能举一些例子来说明生物膜不是静态的? 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蛋白质 细胞融合 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鼠细胞表面蛋白质 37℃ 40min 时间:1970年 (五)结论: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 实验: 人物: Larry Frye等 细胞中的脂质也是流动的吗? 通过相关的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 流动镶嵌模型 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时间: 人物: 提出: 1972年 桑格和尼克森 流动镶嵌模型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H20 蛋白质 、 、 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镶 嵌 贯穿 1. 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2. 蛋白质的位置: 3.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磷脂双分子层 镶、嵌、贯穿磷脂双分子层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 糖被的功能: 保护、润滑、识别等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技能训练:①根据以上的分析探讨,你能归纳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吗? 1)以 基本支架; 2)蛋白质在脂质上的分布方式有: ; 3)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 。 4)功能特点 : 5) 糖被的功能: . 磷脂双分子层 镶在表层、嵌入双分子层、横跨双分子层 流动性 选择透过性 保护、润滑、识别等 概念图小结: 生物膜 结构特点 功能特点 组成成分 结构探究历程 决定 ③ ④ ② 流动性 选择透过性 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分子 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