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5-2016学年高中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27 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①1859年,E.Oerton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易溶于脂质的物质,也容易穿过膜,反之,不容易溶于脂质的物质,也不容易穿过膜。 结论:细胞膜有脂质。 材料 你从以上材料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动动脑筋 材料3 科学家对细胞膜化学成分深层分析发现,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 (提示:蛋白酶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只对蛋白质分解起催化作用的物质)。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还含有蛋白质 磷脂分子 磷脂分子可以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展开为一层 时间:1925年 人物:两位荷兰科学家Gorter和Grendel 实验:用丙酮从红细胞中抽提出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连续两层排列 3)、探测脂质分子的排列方式 膜中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两层 1959年,罗伯特森利用电镜,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暗—明—暗的三层结构。 蛋白质位于细胞膜的什么位置? 电镜下观察细胞膜有“暗-亮-暗”结构图像 材料3 所有的生物膜都有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 构成 4)、提出静止模型的观点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单位膜) 三明治模型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明治模型 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变形虫在吞噬草履虫 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 时间:1970年 人物:费雷和埃迪登等 实验:将人和鼠的细胞膜蛋白质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后融合 5)、推翻静止模型的观点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提出新的细胞膜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细胞膜主要由流动的磷脂双分子层和嵌在其中 的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多糖。 2、磷脂分子以疏水端相对朝向膜的内侧,亲水端朝向膜的外侧,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3、蛋白质或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或嵌入其内部,或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 4、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有些多糖与磷脂分子结合形成糖脂。 糖蛋白的作用: 1 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2 还与细胞膜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 (2)膜蛋白的运动性 5、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1)磷脂分子的运动性 磷脂分子的运动 小结: 1.生物膜的组成: 生物膜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 脂质 蛋白质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的流动模型认为,___________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构成生物膜的磷脂是成___________排列的,具有流动性;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磷脂双分子层 双层 3.糖被的结构及功能。 糖被是细胞膜的外表,一层由细胞膜上的_________和______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蛋白质 糖类 保护润滑 识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