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扩散定律及其应用-材料科学基础.ppt

发布:2017-06-08约3.15万字共1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ntroduction to Material Science 第一节 扩散定律及其应用 基本概念 扩 散 -物质中原子(分子)的迁移。 自扩散 -纯金属中原子本身的扩散。 异扩散 -溶质原子在溶剂金属中的扩散。 互扩散 -溶质原子扩散同时引起溶剂原子的反向扩散。 一、扩散第一定律 扩散第一定律的表达式 式中,J- 扩散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 面积的扩散物质的量 (kg/m2?s) D- 扩散系数(m2/s) dc/dx- 浓度梯度 负号“-”-扩散方向与浓度下降的方向一致 (从高浓度 低 浓度) 适用条件:稳态扩散, (扩散过程中各点的浓度C不随 时间t而变) 二、扩散第二定律 扩散第二定律 将D视为常数,则上式可写成: 扩散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与浓度梯度随扩散距离的变化率成正比。 适用条件:非稳态扩散, 二、扩散第二定律 扩散第二定律示意图 三、扩散第二定律的应用 均匀化退火过程 设溶质沿x轴为正弦曲线分布,周期为21 式中,C0-平均浓度;Cmax-最大浓度 三、扩散第二定律的应用 举例:半无限长扩散问题的解 四、柯肯达尔效应 第二节 扩散激活能及扩散系数 主要内容: 扩散的微观机理; 扩散激活能(以间隙扩散为例); 扩散系数(D); 一、扩散的微观机理 1. 间隙微观机制 间隙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扩散一般采用间隙机制进行。 扩散原子由所在间隙位置跳跃至另一相邻的间隙中。 一、扩散的微观机理 2. 空位扩散机制 置换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扩散一般采用空位机制进行。 扩散原子和空位进行位置交换,扩散原子的迁移可以认为是 空位的反向迁移。 一、扩散的微观机理 二、扩散激活能(以间隙扩散为例) 概念 扩散激活能:实现扩散时原子本身需要增加的能量。(记为Q,主要依靠能量起伏提供) 不同扩散机制的扩散激活能 间隙机制:Q=ΔUm(原子跳动激活能); 空位机制:Q=ΔUm+ ΔUV(原子跳动激活能+空位形成能)。 Q , 原子越容易实现扩散。 三、扩散系数(D) 1. 微观物理量的表达式(公式推导过程自习P126) 设单位面积晶面I、II相距d,晶面上每个原子任意跳动到对面的几率为P,原子跳动频率为 ,则 讨论: ① : 与原子本性和温度有关。温度 , ,则 D ,扩散越容易; ②P,d:与晶体结构有关。 2 宏观物理量的表达式(公式推导过程自习P127) 3 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 晶体结构、各项异性 固溶体类型 扩散元素性质的影响(第三组元) 温度 晶体缺陷 4 扩散系数的测定:示踪原子扩散法、化学扩散法、弛豫法、核方法 第三节 扩散驱动力及反应扩散 主要内容: 扩散驱动力; 反应扩散; 一、扩散驱动力 基本概念 下坡扩散 ( 顺扩散): 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上坡扩散 (逆扩散):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 产生原因 产生上坡扩散的原因:扩散的真正驱动力时化学位梯度 ,而不是浓度梯度 。即:扩散驱动力 ,负号 “-” 表示从高化学位向低化学位扩散。 二、反应扩散(相变扩散) 定义 伴随有新相出现的扩散过程。 主要特点 通过扩散使新相生成或长大,原子在相界面上的浓度出现突变。 新相增长速度取决与反应速度和原子扩散速度两因素影响。在反应扩散的初始阶段,新相增长速度主要受相变反应速度控制;随着新相层的增厚,原子扩散速度逐渐成为主要的控制因素。 实例 ①化学热处理,如渗碳、渗氮、渗金属等; ②纯Fe的氧化 第一节 固相反应 主要内容: 定义; 特点; 固相反应的过程 4. 分类 一、固相反应定义 广义:有固相参与的反应 如:固体分解、固固反应、固液间反应 狭义:固体与固体反应产生新的固体产物的过程 二、固相反应的特点 1、非均相反应 2、参与反应的固相需相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