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百济国末代王室及后裔在唐朝的汉化过程考述-暨南大学学报.PDF

发布:2018-08-13约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2年第11期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总第166期       No.11 2012 JinanJournal(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SumNo.166  百济国末代王室及后裔在唐朝的汉化过程考述 姜清波 (暨南大学 人文学院,广东 珠海 519070)   [摘 要] 唐高宗时期,百济末代王室扶余氏家族由朝鲜半岛移居唐都长安,受到唐朝皇帝的礼遇,扶 余氏家族成员成为唐朝的各级官员。随着唐朝社会的发展演变,扶余氏家族也逐渐发生分化,逐步由显赫向 平民化过渡,最后完全汉化,融入了唐人社会之中。 [关键词] 唐朝;百济;王室;扶余氏 [中图分类号] K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072(2012)11-0151-04   在唐代时期,有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并定 进行管理[1]卷199上,5331。百济国王、太子、王子以 居下来,他们的身份地位各异,上到王室和贵 及高级将领五十八人,被押送到唐都长安。唐 族,下至奴隶与平民,不一而足。从某种程度上 高宗赦免了百济君臣与唐为敌的罪过,并分别 讲,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也有这些外国人的贡 给他们委任了官职,从此百济国王室及其后裔 献在里面。在入居唐朝的异域王族中,就有来 便定居中国。 自朝鲜半岛百济国的王室成员,因为百济国与 入唐不久,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即因病去世, 唐朝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等方面存在着千丝 唐朝对他以礼安葬,安排他的旧臣前去送行。 万缕的联系,所以,百济王室及其后裔在唐朝的 扶余义慈曾因孝事父母、敦睦兄弟而被时人夸 生活也可做为观察唐代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视 赞,但他又有个致命缺点———特别迷恋与宫人 角,以下即以此视角进行考述。 淫荒耽乐饮酒,以至到了把劝谏大臣关入牢狱 百济与唐朝间的关系,比较突出的表现是 的地步。百济亡国,扶余义慈的荒废朝政是内 反抗式遵从。所谓反抗式遵从,指的是百济经 因,可与此同时他又与高丽联合侵凌邻国新罗, 常违抗唐朝的劝诫而攻打邻国新罗,但同时又 并无视宗主国唐朝的屡次严厉劝诫,认不清形 遵唐为宗主国,颁行唐朝正朔。这种反抗式遵 势,导致唐与新罗的打击,这和百济频仍的自然 从最终导致其被新罗与唐朝联合攻灭,国王和 灾害一起,构成百济灭亡的外因①。 王室被俘虏入唐,本文的考述也从这里开始。 百济太子扶余隆入唐后,被封为司稼正卿。 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唐朝派左卫大将 根据唐朝官制,司稼正卿是从三品上职事官,掌 军苏定方统兵,联合新罗灭掉百济国,在百济旧 邦国仓储等方面的收支事务[1]卷44,1886。百济当 地设立了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个都督 时虽然通用汉字,但语言并非汉音,在此情况 府,以百济原来的大小酋长为都督、刺史及县令 下,唐朝还任命扶余隆为司稼正卿,一方面说明  [收稿日期] 2012-09-04  [作者简介] 姜清波(1973—),男,山东海阳人,暨南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研究。  [基金项目] 暨南大学“211工程”项目-华侨华人与中外关系《唐代的中韩关系史研究》; 。 暨南大学科研培育与创新基金研究项目《文化视野下的唐代中韩关系史论》(批准号:  ① 从653年,百济大旱,出现饥荒;657年,大旱赤地。此后,百济气候异常,出现许多反常现象,如,659年长三丈的大鱼岸边搁浅而 死;660年王都井水血色,西海滨小鱼出死,百姓食之不能尽,泗?河水赤如血色。当是由今天我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