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小小少年教学实录 科教版.docx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小小少年教学实录科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小小少年》。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六年来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激发学生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成长的期待。内容与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紧密相关,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能力。通过学习《小小少年》,引导学生关注个人成长历程,培养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感恩之情,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其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以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
-重点一:回顾个人成长历程,识别关键事件和转折点。
-通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不同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变化,强调自我成长的重要性。
-重点二:分析成长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和挑战,总结经验教训。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分析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面对困难时的应对策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2.教学难点
-识别并指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便于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难点一:理解个人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学生可能难以将个人的成长经历与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联系起来,教师可通过实例分析,如讲述社会变革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这一联系。
-难点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学生可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历,教师可以通过情感体验活动,如写作、绘画等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帮助学生建立对个人成长历程的整体认识。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通过同伴间的交流,促进情感共鸣和经验分享。
3.引入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年龄段的自己,体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提高学生的同理心。
4.利用案例研究,分析成长过程中的典型事件,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出成长的普遍规律。
5.结合游戏环节,如“时间胶囊”活动,让学生写下对未来的期望,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规划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学生成长的温馨视频,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瞬间?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故事。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六年的学习和生活,分享自己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成果和成长经历。
2.讲解个人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以案例形式展示社会变革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强调成长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和挑战,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应对策略。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事件,其他组员进行点评和总结。
2.教师点评:对每组分享的关键事件进行分析,强调积极因素和应对困难的方法。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同学们,从刚才的讨论中,你们觉得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2.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能力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邀请学生上台,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年龄段的自己,体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学生分享自己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成长过程中积极因素和应对困难的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教师针对学生的反思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过程用时共计45分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
1.情师生互动: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和活动,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创新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实际学情:紧扣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4.核心素养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够回顾并描述自己在小学六年中的成长历程,识别出关键事件和转折点,对个人成长有更深刻的认识。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升了情感表达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历。
3.学生在分析成长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和挑战时,学会了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