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统计》教案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2
《数据的统计》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数据的统计
科目
信息技术
年级
八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 40分钟 )
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年级学生以前用过记事本,写字板,学习过Word,所以学生有一定的文字处理基础,Word和Excel又都是Office的组件,所以它们的界面有相似之处,学生接受起来还是比较容易,但是学生对于表格的处理还是比较陌生。我们的职责并不仅是讲授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教会他们识别善、恶、美、丑等。我校原属408厂子校,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都比较好,在学生当中好多人有乱花钱的毛病,比如爱吃零食,喜欢玩游戏、上网等等,所以针对这一特点,我引导学生对家庭收支和自己一周的生活费用开支进行调查,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他们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尊重父母的美好情操。针对学生都比较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再借此课题引导学生使用函数进行“八年级年级期中考试成绩表”的相关计算。使学生进一步从感性上认识到了电子表格中函数的用途。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积极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勤俭节约的品德。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掌握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的用法。
2.启发学生学会求最大值、最小值。
三、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SUM,AVERAGE函数。
2.函数中单元格范围的选定关键取决于函数的通用格式。
教学资源
1.学生一周的学习生活费用调查原始数据。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演示课件PPT。
3.多媒体网络教室。
《数据的统计》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创设情境,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看故事,思考问题,学生口算。
一、故事导入,引出话题
古老的传说:棋盘上的麦粒
有一位宰相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打算奖赏他。国王问他想要什么,宰相对国王说:“陛下,请您在右边棋盘上的第一小格里,赏给我1粒麦子,第2个小格里给2粒,第3个小格里给4粒,以后每一小格给的麦子都是前一小格的2倍。您像这样把棋盘上的64个小格用麦粒摆满,就把这些麦粒赏给我吧!”。(故事内容看演示文稿)
1、 提问:国王需要拿出多少麦粒?
2、 分析:1+2+4+8+16+…+262+263=?
[注1] 八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数列知识,这其实是一个等比数列,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以很快得到答案264 -1
教学活动2
学生看屏幕,听老师讲解,从理性上认识第一个求和函数的基本用法格式。
二、引出课题:函数的使用,老师演示操作
1、 函数的概念。
Excel中的函数和数学上函数是不一样的,Excel中的函数就是公式,只过它们是提前编好的,并嵌套在Excel中。
定义:是一些预定义的公式,它们使用一些称为参数的特定数值按特定的顺序或结构进行计算。
2、 函数的基本格式。
格式:“=”、 函数名 、参数
例如:求和函数:SUM(number1,number2,……)
函数名 参数
[注2]千万不要忘记函数名前的“=”;函数名用以描述函数的功能;参数可以是数值,单元格引用或计算所需的其它信息,参数一定要用圆括号“()”括起来。
3、 函数的用法举例:用求和函数(SUM)计算麦粒的总数。
老师演示:利用远致多媒体教学软件给学生演示插入求和函数及数值区域的选择。
教学活动3
知识迁移,任务驱动。
1、让学生反省自己是否乱花钱,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尊敬父母,勤俭节约,努力学习。
2、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学习精神。
三、课堂练习:老师巡视,并加以引导
1、老师展示“我的学习生活费用调查表”。(演示文稿)
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输入数据,并计算一周的开支总额。
叫一个学生演示,老师巡视
2、提问:你每天的开支是多少?一周的总开支是多少?父母供我们读书容易吗?我们该怎么办?
3、巩固练习:完成“八年级年级期中考试成绩表”中的数据计算。
教师现场提示:求平均值(AVERAGE),求最大值(MAX),求最小值(MIN)函数的用法格式与求和函数完全相同。(演示文稿)
学生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以互相讨论,看谁算得快。小组竞赛,教师巡视并计分。
计分规则:第1个完成并计算正确,记5分,第2个……记3分,第3个……记2分,中间……记1分,最后一个……扣1分。
教学活动4
分层教学,学生看示例,互相交流、探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能力提高:(对学生不作统一要求)
教师展示“八年级年级期中考试成绩表”,中条件统计(COUNTIF)和排序(RANK)函数计算示例,然后提问:(演示文稿)
1、你能根据示例算出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