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课程标准历史选修练习题设计.doc

发布:2018-02-28约9.83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课程标准历史选修Ⅰ练习题设计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课标要求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建议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了解王安石变法前北宋社会危机的表现:“三冗”、“两积”。 2.了解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其失败。 1.分析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和积贫积弱的关系,以及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 2.回忆必修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认识到改革必须注意精兵简政,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1.归纳王安石在“富国”、“强兵”、“育才”等方面采取的主要变法措施。 2.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3.培育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 1.依据教材将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按“富国”、“强兵”、“育才”三个方面列成简表,培养知识归纳能力。 2.通过史料来加深对王安石变法每项改革措施出台的目的、具体内容、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的认识。 3.从“改革与发展”的角度,科学地认识和评价王安石变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针对性练习 一、选择题 1. (2004·上海·6)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点拨:国家财政收入有明显的增长。故“经济衰退”的说法不合理;“农民起义”是统治危机的结果,不是根本原因;“兵力不足”的说法不合史实;北宋官僚机构庞大,吏治腐败,导致财政入不敷出。所以“吏治腐败”是统治危机的根源。 2.(基础题)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集中军权为首,这是因为( ) A.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秩序 B.先易后难,经济问题复杂 C.赵匡胤是后周统兵大将 D.北方游牧民族威胁中原 3.(能力题)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严重的最重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B.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负面影响 C.财政管理紊乱 D.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中原 4.(能力题)《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宋吏治腐败 B.北宋统治者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中引文的意思。题干中引文反映的是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的社会现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赵匡胤为巩固政权,曾经对功臣宿将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此题比较特殊,容易错选为A。 5.(基础题)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 ) A.减轻徭役 B.提倡农桑 C.加强军事 D.整顿吏治 点拨:范仲淹认为,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吏治不整。因此,改革主要应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 6.(创新题)辽宋间澶渊之盟使( ) ①双方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关系,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 ②贸易往来频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③技术和文化交流加强,促进双方的进步 ①北宋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点拨:本题涉及对澶渊之盟的认识,既要看到该盟约加重了北宋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的一面。又要认识到该盟约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一面。 7.(原创题)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 ②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 ③客观上维持了长久和平 ④暴露了北宋统治者的腐败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能力题)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 9.宋太祖采取的措施中最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藩镇割据局面的是( ) A.削夺朝中大将兵权 B.用儒家思想束缚官吏 C.派文臣管理地方政事 D.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10.虽然实行重文轻武政策,但北宋兵额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这说明( ) A.外患日趋严重 B.立国政策发生变化 C.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