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认识角.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认识角》教学设计
千祥镇校 陈旭丹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通过观察、实物操作,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能够比较角的大小。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材料 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师:你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2、引入:观察的真仔细,刚才大家说的都是我们的老朋友,在他们当中其实还隐藏着一位新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
大家看好了,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播放课件)知道他们叫什么吗?
3、揭题
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认识角
摸一摸,直观感知角特征
师:看了这么多角,现在我们自己来动手摸一摸角。拿出三角板,我们一起来摸一摸三角板中的角在哪?先摸这里(顶点),你有什么感受,(尖尖的)再来摸一摸这里(边),你又有什么感受(直直的),再摸这里也是(直直的)。
画一画,认知角各部分的名称
(1)、师范画
师:其实我们摸到的就是角,现在请大家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在黑板上画个角。
首先我们要画一个点,然后顺着这个点画一条线,看清楚了,这条线是怎样的呢?(直直的),我们顺着这个点往另一个方向再画一条线,这条线也是(直直的)。接着给它作上角的记号,一条弯弯的弧线。这样就画好了一个角。
师:你能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么画角的?(生说)
(2)、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孩子们,这就是我们数学上的角了。在数学中,角的每个部分都有它自己好听的名字。这个尖尖的点叫作角的顶点。一起说“顶点”。这条直直的线叫作角的边。一起说“边”,这条直直的线也叫作角的“边”。一起说“边”。
所以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边说边板书:一个顶点,两条边。
大家把自己的发现读一读。
(3)、在作业纸上画角
师:现在请大家也来画一个角,并标上顶点和边。
展示学生作品(不同方向)。指一指顶点和角。
(4)、认识角的记号
大家都画了一个角,为了区分这些角,我们可以给他们以不同的名字。老师的角,在记号边上写上1,我们就把这个角记作∠1,读的时候也只要读角1就可以了。那你这个角可以叫作什么了,请你也给标上。(可以是∠2,∠3,∠a等)。
辨一辨,巩固角的特征
判断:这儿有几个图形,你能判断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吗,为什么?
小结:只要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就是角。
找一找生活中的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一些物体的面上也藏着角呢,你能找找看吗?
学生找一找,说一说,指一指。
真厉害,找到了这么多的角。
找一找图形中的角,深化对角的认识
师:角很顽皮,它不仅藏在我们周围,更喜欢藏在一些图形里。
出示图形: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
请小朋友完成作业纸上的第2题。
反馈。
重点研究“圆筒门”,如果上面这条弯弯的线,慢慢地变直,会是一个什么形状呢?它又有几个角呢?
比较角的大小
1、做一做,发挥想象创造角
师:真有趣,学到这,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创造一个角呢?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组长取出信封,拿出材料。
出示合作要求:自己选材料做角。做好后同桌之间指指角的顶点和边。
2、师有选择的选一些角到贴到黑板上。问这些是角吗,作上角的记号。
选其中一两个角指一指顶点和边。
3、比较两个小棒拼成的角。
这是谁的角,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角。质疑:它们是用完全一样的两根小棒拼成的角,那么它们的大小一样吗?为什么?
生说自己的想法。
师要引出:张口
师:你能把自己刚才做的角变得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变得?就是把张口变大。
指2生上台比一比,谁得大?差不多,那怎么比?
引导学生说一说,做一做,让学生知道眼睛看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重叠法比。
你能把角变得小一些吗?你是怎么变得?就是把张口变小。
师小结::对呀,看来张口大的角大,张口小的角就小。
4、从学生那里拿上一个较小的角(两根吸管拼成的),与黑板上吸管拼成的角比较。师质疑:这是刚才做的一个很小的角,现在请你静静地想一想,这个角与前面的角相比,谁大呢,为什么?
学生说想法,师引导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追问:把黑板上的∠1的边加长,这个角变大了吗?
用剪刀把吸管做的角的边剪短,角变小了吗?
小结
角的大小与谁有关呢?与张口有关,张口大角就大,张口小,角就小。
三、梳理知识,儿歌小结
学到这儿,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我们都学了什么?
出示儿歌读记。
四、欣赏总结,拓展延伸
欣赏拓展: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其实我们就生活在角的世界里,下面我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