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语文 专题二-克己复礼课件-语文版选修《史记》.ppt

发布:2015-07-28约8.44千字共5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写作迁移 【角度】 司马迁在瞻仰孔子庙时,曾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称赞孔子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歌颂的何止是孔子一人,歌颂的是整个中华民族厚德仁爱的高尚品德和思想情感。愿我们永远记着这些中华的先贤们,不断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做一个对民族、对人类有贡献的高尚的人。 【示例】 仁者情怀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第一位提出“爱人”,并以此来界说“仁”的是孔子。孔子将“仁”界说为“爱人”,首创了“仁”的学说,并以“仁”为理论“核心”,建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继承孔子“仁”学思想,使“仁”学思想体系完备。“仁民爱物”体现出孟子仁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的精神世界。孟子“与民偕乐”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境界的提升。范仲淹继承孟子的“与民偕乐”思想而又有所发展和提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的是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彰显的是崇高而尊贵的情感气质。关心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命运,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始终以民族、国家、人民的忧乐为己任,与民族、国家、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是一种大公的精神,是民族繁荣富强的思想源泉。数百年来,这种以天下苍生为念的大公思想,哺育着中华民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为民族而生,为民族而战,为民族而死,情寄苍生,心系黎民,放弃自我,以天下为己任。从孔子、孟子到范仲淹再到清初的顾炎武,这种仁者情怀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支持着民族的挺立和发展。顾炎武 继范仲淹之后,提出“天下兴亡,匹夫与有责焉”,至“五四”时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动员千百万中国人为拯救民族、国家危亡,探求救国真理的强劲动力。时隔千年,当今时代,它仍在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为世界的和谐发展而不懈努力。 斯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追溯历史,可以使我们懂得如何生活;缅怀先贤,更让我们知道如何做人。先贤圣哲们所开创的千秋功业和道德风范,使得他们一出现在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就是一座高山,让后代的人景仰不已。司马迁在瞻仰孔子庙时,曾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称赞孔子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 心向往之。” 这歌颂的何止是孔子一人,歌颂的是整个中华民族厚德仁爱的高尚品德和思想情感。愿我们永远记得这些中华的先贤们,以他们为榜样,躬行实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此不断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做一个对民族、对人类有贡献的高尚的人。 【漫漫古典情】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道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牛希济《生查子》 远处春山,山岚与泛白的天光融在一起,还有点儿朦朦胧胧,但山的轮廓渐次分明起来;在浅灰色的天空中挂着好几颗星星,也将在晨曦中消逝。西下弯月的余晖照在离人的脸上,清晰可见别泪涟涟。 昨夜间,千言万语说到天明;晨曦里,依依别情仍然未了。正要分手,她又回过头来,絮絮叮咛道:“天涯处处,芳草正与我穿的裙子一样颜色;你要是旧情永不忘怀,就请爱怜碧绿的芳草吧!” 这是多高的骄傲啊!一个人能够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在贫贱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 这样一种儒家思想传承下来,使我们历史上又出现了很多内心富足的君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就是其中之一。 陶渊明曾经当过八十三天的彭泽令,那是一个很小的官。而一件小事,便让他弃官回家。 有人告诉他,上级派人检查工作,您应当“束带见之”。就如同今天,你要穿正装,扎上领带,去见见领导。 天地人之道(2) ——于丹《论语》心得 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就是说,他不愿意为了保住这点做官的“工资”而向人低三下四。于是把佩印留下,自己回家了。 回家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心情写进了《归去来兮辞》。 他说,“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我的身体已经成了心灵的主人,无非是为了吃得好一点,住得好一点,就不得不向人低三下四、阿谀奉承,我的心灵受了多大委屈啊! 他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于是就回归到自己的田园。 陶渊明的意义,不在于在诗中构置了一个虚拟的田园,更重要的是,他让每一个人心里都开出了一片乐土。 安贫乐道,在现代人眼中颇有些不思进取的味道。在如此激烈的竞争面前,每个人都在努力发展着自己的事业,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 但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那么,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呢? 又是子贡问了老师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他说:“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您能告诉我一个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 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