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北京的春节 1教学实录 语文A版-1.doc

发布:2019-12-08约9.71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北京的春节 1教学实录 语文A版 课前放“新年歌”渲染课堂气氛。黑板已经写好课题:北京的春节。学生准备好语文书和作文本等待上课。 上课铃声响起! 师(面带笑容,充满激qing):上课!同学们好! 生(全体起立):老师好! 师(点击课件,关掉音乐,出示对联!):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动地迎新春!同学们,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谁来说说? 生A:热闹 生B:喜庆 生C:温馨 生D:团圆 生E:隆重 生F:祥和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北京的春节为什么给你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谁来说说? 生A:因为它给人的感觉非常美好! 师(边说边点击出示课件中的练习题):是啊!美好的事情总是能够让人印象深刻!现在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谁会填?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B:按时间顺序 师:依次写了哪几个日子? 生B:腊八节、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 师:其中略写了哪几个日子? 生C:腊月二十三、正月初六和正月十九。 师:详写了哪几个日子呢? 生C: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击课件出示答案):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从这道练习题中,你发现作者在写这篇课文时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生D: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生E:有详有略。 师(板书:表达特点 以时为序 有详有略):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呢?谁知道? 生F:这样表达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露出笑容,竖起大拇指):你真棒,回答得真好! 师(点击课件,出示句子!):让我们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这样表达可以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课文重点描写了“腊八节、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这四个日子,其中你最喜欢哪个日子呢? 生G:我喜欢“正月初一”这天。 生H:我喜欢“除夕”这天。 生J:我喜欢“元宵节”这天。 生K:我喜欢“腊八节”这天。 师(点击课件出示研读要求):现在就请你好好研读喜欢的日子,了解一下北京人在这个日子里有哪些风俗习惯?并且还要划出其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想想好在哪里?你能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什么?听清楚要求了么? 生:听清楚了! 师:那就赶紧打开书读课文吧!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自由出声读课文的同时,别忘了拿起你的笔把好的句子划下来,并在旁边作好批注哦! (生学习约三分钟,师下讲台巡视课堂了解生研读情况!) 师:读书声渐渐小了下来,是不是已经学习好了? 生:是的! 师:谁来说你喜欢的日子? 生A:我读了描写“腊八节”这段话。 师:北京人在“腊八节”这天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呢? 生A: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师:哦,原来北京人是这样过“腊八节”的呀!那知道为什么要熬“腊八粥”吗? 生A:因为“腊八”这天很冷,吃“腊八粥”可以驱寒! 师:你懂得可真多。不过,熬“腊八粥”主要是为了祭拜神佛。你是从课文中哪个句子知道“腊八”这天很冷的? 生A:我是从“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个句子知道的。 师:这是个什么句子? 生B:这是个俗语。 师(板书:俗语):在文章中引用俗语有什么好处呢? 生C:可以使文章意思通俗易懂。 师:你真聪明!老舍先生很喜欢在文章中引用俗语,使自己的文章显得通俗易懂。后来“通俗易懂”也就成了老舍先生文章的一大语言特色了。(板书:语言特色 通俗易懂)腊八粥可以祛寒暖身,那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生D: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和各种干果熬成的。    师:请你们从文中找到这个句子。老舍先生还是怎么介绍腊八粥的呢?    生E: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师(点击课件,出示句子。):现在让我们看到这个句子。你们认为这个句子写得好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