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7章MOS场效应晶体管.ppt

发布:2018-06-17约1.55万字共17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强反型条件 2.强反型条件 上述4种电荷的作用统归于Qox——等效电荷 电荷本身与半导体表面的距离不同,对表面状态的影响也不同。距离越近,影响越强。故等效为界面处的薄层电荷 由VT、Qox及N的共同作用使器件呈增强型或耗尽型 对n-MOS:Qox若较大,则易为耗尽型。欲得增强型,需控制Qox,并适当提高衬底浓度 对p-MOS:VT总是负值,易为增强型。欲得耗尽型,需采用特殊工艺或结构,如制作p预反型层,或利用Al2O3膜的负电荷效应,制作Al2O3 /SiO2复合栅等。 与双极器件相比: MOSFET为多子器件,因其沟道迁移率随温度上升而下降,在大电流下沟道电流具有负的温度系数。这种电流随温度上升而下降的负反馈效应使MOS器件不存在电流集中和二次击穿的限制问题。 在小信号下,MOS器件的输出电流id与输入电压ug呈线性关系,而双极型器件电流与电压呈指数关系变化。故其可在足够宽的电流范围内用作线性放大器。 MOS器件输入阻抗高,作功率开关时需要的驱动电流小,转换速度快;作功率放大时增益大且稳定性好。 MOSFET的不足之处在于饱和压降及导通电阻都较双极器件大。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将是发展MOSFET的努力方向。 跨导(截止角频率)从电压对电流的关系(电压放大系数)定义标准 截止频率从电流对电流的关系定义标准,要计入3个电容 但是,它们都是Cgs上电压ug随频率的变化关系的反映,仅角度不同, 寄生参数的影响:3个电容 —并联在输入端,对Cgs起分流作用,帮助Cgs增大ig —并联在输出端,对输出电流起分流作用,gmsug的一部分流过该电容,使id减小 —连接在输入、输出端之间,使输入电容为 密勒效应 3、最高振荡频率fM Cgs Rgs RL=rds rds gmsug + - us ug + - 计算fM的等效电路 ig id id/2 当功率增益Kp=1时对应的频率为最高振荡频率fM 当输入、输出端均共轭匹配,且认为反馈电容 时,有最大功率增益。 ug 可见,随频率上升,KP下降。当KP=1时,对应的 定义为最高振荡频率 Cgs:减小,容抗上升,ug增大,使有效输入功率增大 gms:增大,同样输入条件下,输出电流增大 rds:增大,提高负载电阻(输出阻抗),同样电流下,功率提高 Rgs:减小,提高ug,提高输入效率 4、沟道渡越时间t 指载流子从源扩散区到达漏扩散区所需时间。 沟道中各处电场不同 忽略了QBmax随y的变化 §7.5 MOSFET频率特性 三、提高MOSFET频率性能的途径 1、提高迁移率 2、缩短沟道长度 3、减小寄生电容 §7.5 MOSFET频率特性 三、提高MOSFET频率性能的途径 1、提高迁移率 ①改进工艺:MOST的表面迁移率与SiO2-Si界面及其附近的带电中心、缺陷以及界面平整度密切相关,若采用合理的工艺,以获得低界面电荷、高平整度的优质栅氧化层,将会使表面迁移率大为提高。 ②采用高迁移率材料:最有希望的材料是InP和GaAs。InP薄膜中的电子场效应迁移率的实测值高达7350cm2/Vs。GaAs带隙宽,其电子迁移率也很高,然而其相当高的界面态电荷密度又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利用Si3N4 膜做栅绝缘层可大大降低界面态密度。 ③尽可能采用n沟MOSFET结构,mnmp §7.5 MOSFET频率特性 三、提高MOSFET频率性能的途径 1、提高迁移率 ④采用埋沟结构:利用体内迁移率高于表面迁移率的特点,将导电沟道从表面移至体内。 导电沟道层用外延或离子注入法形成。MOST工作时,栅压使沟道最表面耗尽(甚至反型)。栅压变化时表面耗尽层宽度改变,导电沟道截面随之变化,从而调制漏极电流。可见,埋沟MOST的工作原理与JFET 或MESFET十分相似。埋沟器件一般工作于耗尽模式,但也可工作于增强模式。 §7.5 MOSFET频率特性 三、提高MOSFET频率性能的途径 2、缩短沟道长度 Lateral Double Diffused MOSFET V-Groove MOSFET 先后进行p及n+扩散,L取决于两次扩散结深之差 轻掺杂漂移区有利于提高漏极耐压 §7.5 MOSFET频率特性 三、提高MOSFET频率性能的途径 3、减小寄生电容 §7.6 MOSFET功率特性和功率MOSFET结构 §7.6 MOSFET功率特性和功率MOSFET结构 一、MOSFET的功率特性 1、MOSFET的高频功率增益 2、输出功率和耗散功率 3、MOSFET的安全工作区(SOA) §7.6 MOSFET功率特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