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化学选考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二物质的量基础篇.pptx

发布:2025-04-03约3.42千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二物质的量;考点清单;(1)概念: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

(2)单位:mol-1。

(3)物质的量(n)、粒子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间的关系:①????n=

?????。

3.摩尔质量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M。

(2)常用单位:g·mol-1。

(3)数值:以g·mol-1为单位时,数值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

量相等。;(4)物质的量(n)、质量(m)、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②????M=?????。

4.气体摩尔体积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符号Vm。

(2)常用单位:L·mol-1。

(3)影响气体摩尔体积的因素: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取决于气体所处的温

度和压强;标准状况(0℃、101kPa)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1。

(4)物质的量(n)、气体体积(V)、气体摩尔体积(Vm)之间的关系:③????Vm=

?????。;二、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1)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可以是混合气体),

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或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通过pV=nRT、n=?和ρ=?导出);考点二物质的量浓度

一、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用来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也称

为B的物质的量浓度(B表示某种溶质),符号为cB。

(2)常用单位:mol·L-1。

(3)表示式:cB=?。

(4)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间的关系:

c=?;2.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仪器:天平(或量筒)、药匙、烧杯、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

(2)容量瓶的选择与使用

a.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积、刻度线。

b.容量瓶有不同的规格:常用的有100mL、250mL、500mL和1000mL

等。;(3)配制步骤:

a.计算;

b.称量(用固体配制)或量取(用浓溶液配制);

c.溶解:将称量好的溶质放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并

①冷却????至室温;

d.转移:用玻璃棒引流(注意:玻璃棒下端靠在刻度线以下的容量瓶内壁

上),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e.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及玻璃棒2~3次,并把洗涤液都转移到容量

瓶中;

f.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待液面距离???量瓶刻度线②1~2cm????时,

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g.摇匀;

h.把配好的溶液倒入预备好的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三、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方法

1.误差分析的理论依据

?;2.仰视、俯视容量瓶对结果的影响

?

(1)仰视刻度线:加水量增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c偏小。

(2)俯视刻度线:加水量减少,导致溶液体积偏小,c偏大。;知能拓展;电解质的电离与水解;2.“三步”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

?;例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molN2与4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1molFe溶于过量硝酸,转移电子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解题导引涉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题,一般先“见量化摩”,即将题给数

据转化为物质的量,然后逐项分析,注意有机反应与可逆反应的特殊性。;实践探究

关系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关系式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物质的量关系的一种简化式子。在

多步反应中,它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

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正确书写关系式是解答化学

计算题的关键。

解题要领????首先,找出作为中介的物质,并确定最初反应物、中介物质、

最终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及关系式列出比例

式进行计算求解。;例亚硝酰氯(NOCl)是一种红褐色液体或黄色气体,熔点-64.5℃,沸点-5.

5℃,遇水易水解。它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可由NO与Cl2在常温常压

下合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装置制备NOCl。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

(1)NOCl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NOCl的电子式为????。;

(2)装置乙中的液体为????,装置丙的作用是????????。

(3)实验时,先通入Cl2,观察到丁中烧瓶内充满黄绿色气体时,再通入NO,这

样操作目的是????。待丁中烧瓶内有一定量

液体生成时,停止实验。

(4)上述装置设计有一不妥之处,理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