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实证研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实证研究
作者对当前股权结构的实证研究方法进行适当修正后,进一步从上市公司业绩与股权结
摘要:
构相关性的角度进行量化分析,以捕捉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字: 股权结构 公司治理 效率
我国股权结构的本质性缺陷究竟在哪里?怎样的持股格局才能提高我国上市公司
治理效率呢?股权结构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股权结构改革目标应该
是什么呢?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研究领域中
的热点和难点所在。但是,对于以上问题的认识我们还很模糊,有时是视而不见,有时
也难免“想当然”。笔者认为,对这些问题的基本回答和判断不仅关系到我国许多重大
股市政策的选择,甚至还关系到我国经济改革的一些战略取向。
一、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所选取的样本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 A 股上市公司
2003-2005 年三年的面板数据。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尽量清除异常样本对研究结论
的影响,本文选择 1999 年 12 月 31 日前上市发行的877 家公司为原始样本,剔除 128
家 ST 以及65 家数据不完整的上市公司,最终获得 684 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有关
数据来主要来自于 Wind 资讯金融终端数据库和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各公司年度报
告。
2.变量描述
研究中的变量主要包括被解释变量(公司治理效率指标)、解释变量(股权结构变
量)和控制变量三大类,这三大变量的选择是本文研究设计的一大难点,同时也直接关
系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在选择这三类指标时,笔者选择标准如下:
第一,公司治理效率指标的选取。文中的被解释变量为公司治理效率,根据公司治
理效率决定公司业绩这一理论,选取业绩指标。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有许多,目前
的研究中主要采用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A)、核心资产收益率(CROA)、
托宾 Q、市净率(PB)等。但在实证研究中选择哪一个指标能够准确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
绩效,研究者之间是有分歧的。在 Myeong-Hyeon (1998) 的研究中采用了托宾一格伦费
尔德(Tobin-Grunfeld)Q 绩效计量法,它等于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公司资产的重置价值的比
值。国内孙永祥等人(1999)的研究也采用了这一指标。但是笔者认为,托宾Q 值的计算
除资产重置价值无法确定外,还面临对公司市场价值估计的困难,仅就公司股票的市值
而言,大量不能上市交易的国家股和法人股的估价就存在困难,而且在中国证券市场上,
股票价格与企业经营绩效间的背离也并不鲜见。同时 ROE ,ROA 采用净利润指标,而
净利润中包含了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等非经营性利润等,容易受到人为影响,常常不
能准确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而 CROA 为公司主营业务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比例,既能
反映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相比前两者也更加客观。所以本文选择 CROA 作为公司的
业绩指标,为了弥补单一会计指标的缺陷,笔者借鉴了薛建峰(2001)的研究成果,采用
现金流量和会计收益两种方法来计量公司业绩,具体为净资产净经营现金流量(本文缩
写为 NCFOE )和核心资产收益率(CROA )。其中,NCFOE 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NCF 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NCFOE = x 100%
(期初股东权益+期末股东权益)/2
CROA 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主营业务利润
CROA = x 100%
(期初总资产+期未总资产)/2
第二,股权结构指标。股权结构指标包括两部分内容:即股权集中度指标和股权持
有者身份指标。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CR ) 、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CR ) 、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赫芬
1 5
代尔指数(HERF5)是反映股权集中程度的指标。之所以选择股权集中度作为自变量,是
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