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效率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商管理硕士论文
文 献 综 述
论文题目:股权结构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效率分析
学院 MBA教育中心
专业 工商管理
班级 2006春季班
姓名
导师
2008年月14日
战略管理归纳为三个阶段进入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企业出现卖方市场买方市场变化,国际市场逐步开放,大多数大企业以并购方式采取多元化经营。企业不满足于年度预算,开始采用运筹学和预测技术进行规划,战略规划学派。理论认为战略企业自身条件与所遇机会相适应实质是认为战略如何公司能力与竞争环境匹配。20世纪7080年代随着环境变化加快,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未来是不可预测的,环境是不确定、不连续的,从根本上动摇了战略规划关于未来可以计划、可以预测的思想。以环境变化分析为中心的战略理论占主导地位。同时,由于环境的复杂性,仅从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出发制定战略具有局限性因此开始出现基于企业内部分析(如价值链理论)的战略理论及基于企业社会关系分析的战略理论如优势理论。环境适应范式认为战略决策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强调战略的动态变化,认为最适合的战略制定与决策过程依赖于环境波动的程度。这个学派包括:安索夫的企业战略行为是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及由此导致的企业内部结构化的过程思想,伊丹敬之的战略适应性观点,奎因的逻辑改良主义。产业组织分析也可以视为一种环境适应,只是更重视环境中的产业结构分析。1980年迈克尔·波特产业分析竞争战略思想,既可以视为早期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也可以视为环境适应理论的深化1985年·波特提出价值链理论从企业内部价值创造过程寻求竞争优势来源,弥补对企业内部因素不够重视的缺陷。进入90年代后,由于的迅猛,全球化步伐加快,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及产品设计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客观要求通过提高自身能力,全面考虑企业内部要素和企业外部环境要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这种背景下,基于企业内部分析和企业内外部综合的战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资源论。1984年沃纳菲尔特的发表“企业的资源基础论”意味着资源论的诞生。基本思想是把企业看成是资源集合体将目标集中在资源的特性和战略要素市场上,并以此来解释企业的可持续的优势和相互间的差异。钻石模型。1990年,波特提出钻石模型,可以说是关于企业战略的综合分析理论。波特认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支持产业与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这四大要素创造出国家环境,企业在其中诞生并如何竞争。指出在国家经济中,钻石体系会形成产业集群,其内部的产业之间形成互助关系。平衡计分卡。是基于企业绩效评价的战略理论,由于传统单纯的财务指标评价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绩效状况,该理论提出用顾客满意度、内部程序(流程)及组织的学习和能力来补充财务测评指标。企业社会关系的理论。企业社会关系是与企业社会资本概念相联系的概念。一个企业既要处理好企业内部组织与组织、人与人、组织与人之间的关系,又要处理好与竞争对手、供应商、客户互补生产商、潜在生产商、政府、企业协会、大学、研究所、社区及其它组织间的关系,从而使企业社会资本最大化。从企业社会关系维度考虑企业战略的理论主要有博弈论超强竞争理论组织理论中的新制度主义的观点有机战略。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战略管理的。国内目前在战略管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相当进展。从理论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企业多元化、资源基础理论、核心力理论、知识理论、重视环境因素、战略柔性、人本导向企业发展战略理论、以复杂性科学为基础的系统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关系网络系统理论、和谐管理理论等受到高度的重视。朱江(1999)、尹义省(1998)等人对我国企业的多元化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王毅(2002)、陈劲、许庆瑞(1999)、刘冀生(2002)等对归核化展开了一定研究徐二明、许可(2002)、王开明、万君康(2001)、陈劲(1999)等研究了以资源为基础的理论顾乃康(1997)等对战略理论中的知识理论进行了研究边燕杰、丘海雄(2002)、姚小涛、席酉民(2003)等从社会网络新视角对社会网络与企业发展、企业绩效关系进行了研究沈艺峰(2003)、贾生华(2003)、王凌云(2003)等研究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战略成功的影响简权、李恒(1998)、单汨源(2000)、徐飞、徐立敏(2003)等对战略联盟理论进行了研究史占中(2001)、董川远(2003)、王光庆(2003)等对虚拟企业战略进行了研究黄江圳谭力文(2002)等对企业动态能力进行了研究席酉民1989年提出了复杂多变环境下的和谐管理理论赵国杰、于海洋、冯石岗(2000~2002)等提出了基于人本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理论姜振寰、刘艳梅(2002)、徐全军(2003)、刘洪(2003)、蓝海林(2001)、宋学锋(2000)等以复杂性科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