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章对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认识.ppt

发布:2017-04-26约1.89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程名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考核方式与要求;教育部 学科门类分类;第一章 对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认识 ;一、科学研究 (一)科学研究的概念 科学研究是人们探索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规律的一种认识过程。它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有系统地在前人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客观事实加以掌握、分析、概括,揭露其本质,探索新规律的认识过程。 ;(二)科学研究的特征 1.客观性 对象的客观性。 过程的客观性。 结果的客观性。 2.系统性 3.创造性 4.艰巨性;二、教育科学研究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征 1.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教育科研的研究对象是人,而人是最复杂的,从对某人或某团体的研究中获得的结论,应用到另一个人或团体时不一定有效。 2.研究范围的广泛性 教育研究要涉及教育内部的各种关系,又要涉及教育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各种外部关系,因此不仅要研究教育的对象——儿童,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各种条件和影响因素,如教师、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政策、教育体制、教育与社会、家庭、社区的协调、配合等等。 ;3.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研究教育现象,常常不能运用单一的方法获得结论,而必须把多种研究方法、手段,甚至把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综合起来。否则,得出的结论就可能是站不住脚的。一些大型的课题研究都不可能只用某一种研究方法。 4.研究的伦理性 这是教育科研最特殊的特点。是指教育科研一定要遵循人道主义精神。因为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使教育更符合规律,从而促进人的发展,因此,研究过程中不能妨碍或有害于研究对象(尤其是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三、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二)我国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与困境 1.总体来看,重视程度不够 2.研究水平较低 (1)经验主义盛行、科学性不够 (2)基础理论研究尚不系统 (3)脱离实际严重,解决实际问题不够 3.研究方法落后 (1)轻实验、重思辩 (2)轻实证研究、重书斋式研究 (3)对新兴的研究方法重视不够 4.研究态度不端正、功利主义倾向 5.结合国情不够 6.协作研究不够 ;(三)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的趋势 ;(三)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的趋势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与方法体系 ;(二)根据研究的层次(或研究目的) 由高到低可分为五个层次: 1.基础研究(理论研究) 属于纯科学研究或纯学术研究,注重理论体系的建立,而不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研究结果不能拿来就用,但能对教育工作提供普遍性指导。 2.应用研究 运用基础研究得出的一般原理去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3.开发研究 运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得出的结论,开发出能直接运用的教育产品,如教材、教玩具、音像资料、教案等。 4.评价研究 为了对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而进行的研究,目的在于为决策提供资料。 5.行动研究 是为了解决教育实践中即时问题而进行的研究。主要特点是能立竿见影地应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 ;(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层次体系 由高到低分为三个层次: 1.方法论 (1)哲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逻辑学 (2)一般方法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 2.具体方法 (1)量的研究(定量研究) 主要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等。 其中,与观察研究相关的研究方法还有:临床法、行为矫正法;与调查 研究相关的研究方法还有:经验总结法、预测法。 (2)质的研究 主要方法为:人种学研究、叙事研究等。 (3)定性研究(非量的研究,但又不同于质的研究) 主要包括历史研究、理论研究等。 其中与历史研究相关的研究方法还有:文献法、内容分析法。;3.辅助方法 包括: 统计方法与技术、测量方法与技术、图表方法与技术、抽样方法与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 在上述研究方法的层次体系中,我们通常所说的研究方法主要指第二个层次,即具体方法。本课程所要探讨的也主要是具体方法。 目前对具体研究方法的分类尚无统一的观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