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异常分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学生心理异常分析 石城中学 黄东洪 答:首先我们要确定什么是心理问题。它包括这几个方面,第一这个人他可能情绪不稳定,遇事很容易急燥和情绪低落,第二,他的认识方面可能会有些困惑,如经常把别人的帮助用非正常的逻辑来考虑。第三,他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具备这三点,那么他就是心理问题。 问:是不是符合其中一种条件的就是有心理问题的人? 答:三条都符合才是心理有问题的人。 当然,这个不是严格的标准。首先这个人要具备第三点——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才是心理有问题的人。如果他意识到了,就不一定成为心理问题。 问:如果我经常有些情绪低落,对一些事物认识有些困惑,而且我还不能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那我是不是有心理问题的人? 答:这种情况就是心理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它称为情绪的障碍,现在我们有种形象的比喻称为“心理感冒”,也是所称的心理抑郁。这是个亚健康状态,由于工作的压力,社会竞争的压力,人际关系的不和谐而造成的力不从心、紧张、睡眠不好,有时候经过休息也不能恢复。 问:那怎么解决一个人的孤独感呢? 答:孤独感是现代的一种通病,可以说是一种文明病,现代社会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隔绝、防备、拒绝,这样我们没有非常可以交心的人,再加上工作压力、学习的压力等等,就出现孤独感,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要解决它,第一,我们要广交友,不要老是上网。老上网本身就是情绪的一种发泄途径,因为你现实生活中没法发泄,所以上网来排遣。第二,虽然社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无奈,但我们要自己来调整自己,比如说主动与朋友联系,出去旅游等等都是具体的方法。 二成有严重心理问题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亟需关注调查表明,约20%的中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和严重心理行为问题。在中学生中,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很差和较差的比例在人际关系六项调查指标中都排一、二位;小学生的“孤独”、“考试焦虑”、“敌对”以及初中生和高中生的“交往焦虑”、“敏感性”、“考试焦虑”、“敌对”等严重的情绪问题,在情绪状况调查的八项指标中都排前列。 “今年我就接触过十来位有厌学情绪和轻度抑郁的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孙欲晓谈起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表示并不乐观。他的病人中有位初三的女生,平时成绩很好。由于过度地追求完美,加上假期家教、辅导班的连轴转导致精力透支,中考前期她出现了心境躁郁,看到试卷、习题就哭。 本来应该是孩子们放松和休闲的暑假,如今却被各种各样的课外补习和特长班所占据。家长们在把孩子变得更具竞争力的同时,往往忽视了重压之下,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从初一开始暑假就是在辅导班过的,我特希望如果哪天生病了,就可以不来上课了。”小李无奈地说。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近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五个不同地区抽样选取16472名中小学生中,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和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占到了20.6%,初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和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占17.1%,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和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17.3%。 虽然看上去这一比例并不高,但如果乘上全国中小学生庞大的基数,存在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数量也足以让人为之捏把汗了。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除了大家经常提到的家庭和学校的因素外,孙欲晓觉得教育体制和整个社会的影响是更深层次的因素。“减负口号天天喊,但我们却没有看到学生们的书包减轻了多少。” “另一方面,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的认知程度还不是很高,大家身体有病了会想到去医院就医,但心理出现问题了,往往却碍于面子,或者根本就不当回事。”孙欲晓说。 和众多有心理咨询救助需要的孩子们相比,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和服务能力还远跟不上。目前全国取得心理咨询资格证书的不过几千人,而以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来看,中国至少需要40万名心理咨询师。 “很多成年人今天的心理问题就是因为从小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和矫正。”孙欲晓说,学习引起的心理压力是普遍的现象,应该引起各界的关注。从家庭、学校到社会都要加强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孩子们心理问题往往是由于父母的影响、暗示和投射所形成,家长们只有从自己做起,才能给孩子们创造出温馨、健康的生活氛围。 判别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心理异常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者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既反映了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也反映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 但是要清晰地判别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之间的差别常常是相对的,两者之间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本质的差别;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又可能只有程度的不同。其次,异常心理的表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