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有关问题思考ppt课件.ppt

发布:2018-07-27约3.18千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有关问题思考;一. 2009年我科收治病人情况简介; 自2009年3月31日至5月31日,我院收治一些不明原因发热病例。经专家讨论,根据国家卫生部诊断标准,其中15例当时被诊断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疑似病例,现报告如下:;病人来源分布: 我省随州9例,麻城1例,大悟1例,咸宁通城1例,武汉蔡甸1例,河南信阳2例。经初步调查15病例无家族聚集性,随州9例病例分布在不同乡镇 人群分布: 职业均为农民。年龄19-59岁,多在40-60岁之间,女性11例,男性4例 时间分布: 发病自3月底至今 宿主媒介情况: 患者家中多有家畜,部分患者自述有蜱叮咬史。接触者未发现发病 ;首例病人临床表现:; 15例共同临床特点:高热,心、肝、肾等多脏器受损,常伴随肌张力增高,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严重病例可有神智意识障碍,出血,呼吸衰竭;其中6例为重症型,表现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或并发继发性感染(多为真菌感染),其中4例放弃治疗. 突出特点:白细胞,血小板急剧下降,尿常规,肝、肾功能异常,肌酶谱异常. ; 4例放弃治疗的患者临床都表现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1例出现呼吸衰竭, 2例消化道出血伴循环衰竭,1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 2例重型患者均伴有肺部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及对症处理好转;症状;项目; 肝功能异常14/15例中,其中出现血清胆红素升高2例,最高1例总胆红素高达205.8Umol/L.7例ALT高达100U/L-678U/L之间,13例AST异常,11例超过100-726之间.4例BUA异常.PT异常达15秒以上仅3例,APTT异常8例,TT异常3例.γ-GT异常7例.WBC15例均明显下降,最低为0.59×109/L,14例血小板明显下降,其中1例仅为0.5万/L.12例肌酸激酶明显升高,10例乳酸脱氢酶升高.12例尿中有蛋白+-+++,3例尿白细胞+,8例尿红细胞+-++++.部分病例出现心电图改变,表现为心动过速(1例出现房颤),ST-T波改变.;二、有关问题思考: 1.有关临床诊断、分型问题;1.显性感染与隐形感染? 2.临床分型标准原则? 3.自然病程? 4.有无复发或迁延?;2.有关病因学的一些问题 ;;布里亚病毒电镜图; 布尼亚病毒科病毒抵抗力弱,不耐酸、易被热、乙醚、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等迅速灭活。;3.有关流行病学方面问题; 1.传播途径? 2.人群易感性? 3.免疫性?;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布尼亚病毒)可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还可能通过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血液等体液传播,但具体机制仍有待证实。因此,接触蜱等传播媒介的人群为该疾病的高危人群,包括疫源地居民、劳动者和旅游者等。与病患者密切接触、直接接触患者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陪护者也有可能被感染;;  从发病率高峰月份情况看,夏季蜱活动频 繁的月份(5月-10月发病率较高。;;;我国相关省份可疑病例回顾性实验室检测分析;4.有关预防方面一些问题; 1.药物预防的可行性、重要性? 2.将来疫苗可行性?;三 、致病机制;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测 ; (1)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多为1.0-3.0×109/L,重症可降至1.0×109/L以下,嗜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多正常; 血小板降低,多为30-60×109/L,重症者可低于30×109/L; (2)尿常规检查。 半数以上病例出现蛋白尿(+~+++),少数病例出现尿潜血或血尿。 (3) 生化检查。 可出现不同程度LDH、CK及AST、ALT等升高,尤以AST、CK-MB升高为主,常有低钠血症,个别病例BUN升高。 。; (4)病原学检查。 1.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 2.血清中分离新型布尼亚病毒。 (5) 血清学检查。 1.新型布尼亚病毒IgM抗体(尚在研究 中)。 2.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六.病例诊断 ;(二)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可高达40℃以上)、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个别重症病例可出现皮肤瘀斑、出血,伴多脏器损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三)实验室检测   1. 血常规及生化检查:   (1)早期外周血象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严重者呈进行性减少,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2)肝、肾功能、电解质及酶学检查:谷丙(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或谷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转氨酶升高。肌酸激酶升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