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注浆技术交底的.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技 术 交 底 记 录
第1页 共8页
工程名称 路基工程 接受交底队伍 交底项目 Dk29+500 ~ +570岩溶注浆 交底日期 内容:
一、编制依据
1、图纸Dk29+500 ~ +570岩溶路基注浆孔设计图;
2、岩溶注浆施工组织设计。
二、设计要求
1、先导孔结合钻孔布置,沿线路中心线纵、横间距5m布置,纵向15列,Dk29+500-Dk29+570段路基,工点全长70m加固深度:注浆8m,结束注浆条件压力维持在0.5-0.8MPa,并达到30min以上,且每分钟的吸浆量不大于40L/min时可停止注浆;冒浆点已超过注浆范围3-5m时;单孔注浆量达到平均注浆量1.5-2.0倍,且注浆量明显减少时;注浆孔基岩完整,或多次注浆,孔口压力超过1.5MPa时。
效果评定 接受人: 项目负责人: 技 术 交 底 记 录
第页 共页
工程名称 接受交底队伍 交底项目 Dk29+500 ~ +570交底日期 内容:物探检测成果资料;注浆前后注水试验对比,注浆后单位长度吸水量应小于注浆前吸水量的3%-5%;按总孔数的5%钻芯取样,根据芯样浆液情况进行判定。1、施工准备
场地平整:原地面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进行平整处理,在完成平整后进行碾压,确保原地面的稳定。原地面表面做成双向排水坡,确保场内不积水。
地表监测桩埋设:埋设地表监测桩是岩溶注浆过程中对地表的高程及位移状况进行检测需要。其埋设采用木桩,埋设位置在线路中心及路堤两侧坡脚及坡脚外10m设一排,纵向间距40m。
临时排水系统施工:钻机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可在路堤两侧挖设临时的排水沟,在路堤中部挖设横向排水沟与两侧排水沟相连。
环保设施施工:钻机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泥浆、注浆全过程会产生回浆及余浆,为避免污染,施工前应挖设污水沉淀池。沉淀池应设在加固范围外,沉淀池采用砂浆封闭,沉淀池与临时挖设的排水沟相连。
临时设施施工:包括水泥库房、浆液搅拌池、临时道路等。
2孔位放样及定位
首先根据设计断面图确定该段路基岩溶注浆的加固范围,放设加固边线桩,放设孔位采用木桩标示。孔间距横纵向均为5m,孔位偏差不超过0.5m。
先导勘探孔确定:完成孔位放样后,依据设计原则,选择其中30%的孔位作为先导勘探孔。
确定孔位施工顺序:岩溶注浆应跳孔作业,并依据先周边后中间的施工顺序。交底人: 接受人: 项目负责人: 技 术 交 底 记 录
第页 共页
工程名称 接受交底队伍 交底项目 Dk29+500 ~ +570交底日期 内容:3、钻孔
采用跳孔施钻,钻孔过程中按要求做好记录,记录应包括钻孔时间、深度、钻进速度、孔内水位变化、钻进地质描述等。施工时首先在两侧进行注浆,然后中线进行,此时中线钻孔一方面作为两侧注浆效果的检查孔,又作为下道工序的注浆孔。在两侧进行注浆时,也必须采取间隔注浆的方法,以提高注浆的效果。不能全部钻再注浆,以免引起孔位串浆,增加注浆难度和清孔工作量。
4第一次注水试验
依据总孔数5%的原则,在先导孔中选择注水试验孔实施注水试验。注水试验是对底层的岩溶裂隙发育情况进行判定的重要依据,也是岩溶注浆完成后验证的手段之一。
5先导孔资料分析及设计的确定
完成先导勘探孔后应及时进行地质情况分析及上报工作,分析重点应为线性岩溶率。完成分析工作后,形成报告上报设计单位,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孔位平面布置图、线性岩溶率分析、钻孔记录、地质柱桩图等相关内容。
6清孔
完成钻孔后立即安装套管,套管主要起防止坍孔及限制注浆范围的作用。套管采用钢管,套管深入孔内基岩面以下至少0.5m,在有效加固段开设注浆孔。
清孔一般采用钻杆注水清孔,但实际施工中,若钻孔较深,土层较厚,泥浆含碎石颗粒沉渣较多,钻杆清孔工效低且效果不理想,通过改进工艺使用直径为50mm的小导管,插入孔底部用注浆泵大压力(1~2MPa)、大流量清孔,特别是对岩溶发育部位的填充物清孔比较彻底。改进工艺后,不但保证了清孔质量,而且提高工作效率。
7浆液制作交底人: 接受人: 项目负责人: 技 术 交 底 记 录
第页 共页
工程名称 接受交底队伍 交底项目 Dk29+500 ~ +570交底日期 内容:浆液的配合比按水灰比0.8:1~1:1,制浆时对材料进行称重,保证单浆液及双浆液的黏度、密度和结石率。浆液的搅拌时间不得小于60s,使得浆液均匀。使用前用比重计进行测试,检查浆液的配合比密度,并且做好详细的施工记录。制浆采用制浆机拌制。为确保浆液的浓度,采用二次搅拌配制浆液,即在第一只搅拌桶按确定的配合比拌制浆液,搅拌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