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隆德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doc

发布:2017-02-28约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隆德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 介绍了隆德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马铃薯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马铃薯产业发展对策,以期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宁夏隆德   中图分类号 F3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318-01   隆德县位于六盘山西麓,海拔介于1 720~2 942 m之间,年日照时数2 200~2 700 h,年平均气温3~5 ℃,年降水量在470~620 mm之间。降雨集中在7―9月,这3个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左右。土壤的种类主要为黑垆土、黄绵土,土层厚度较大。隆德县海拔高,气候冷凉,自然隔离条件好,传毒媒介少,土壤中钾元素的含量高,是马铃薯及其种薯生长的适宜地区。当地出产的马铃薯品质优、口感好,深受市场欢迎,是马铃薯种薯种植的最佳区域。近年来,隆德县以创建“六盘山(隆德)高海拔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县”为目标,抓规模、抓良种、抓投入、抓机制、抓科技、抓机械,全力推进马铃薯产业扩规、提质、增效。   1 隆德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2014年,隆德县粮食作物面积的1/4为马铃薯,达到了8 000 hm2,是当地的第一大作物。马铃薯总产量达到了25.8万t,总产值6 488万元,农民种植马铃薯人均收入达到403元,马铃薯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豆豆”。有马铃薯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生产能力10万t;累计修建10 t标准窖1 000座,60 t标准窖60座,1 000 t标准窖12座,2 000 t标准窖15座,使全县年标准化贮藏能力达到5.2万t。全县有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50个,入社社员人数达到3 000人,培育马铃薯农民经纪人80多名,在马铃薯品种引进、组织生产、贮藏运输和市场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环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机械化生产水平明显提升   近年来,隆德县采取社员“带机入社”、筹资入股、业务部门扶持等办法,有效整合农机资源,集中建设机具库棚,实行农机具统一管理维护、统一承揽农活、统一安排作业、统一收费标准“四统一”,提高了整体实力和技术水平,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8.2%[1]。   1.3 良繁体系建设初具规模   2015年以来,隆德县以创建“六盘山(隆德)高海拔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县”为抓手,加快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良繁体系建设步伐,共建立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2个,面积200.0 hm2,繁育品种为陇薯3号和青薯2号;一级种繁育基地10个[2],面积6 666.7 hm2;建立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25个,面积1 333.3 hm2,马铃薯良种繁育面积是2010年的2.5倍。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隆德县尚无脱毒中心,脱毒种薯推广应用率低。2014年马铃薯种植面积8 000.0 hm2,推广脱毒种薯6 666.7 hm2,脱毒种薯推广应用率不足50%[3]。二是没有完备的种薯繁育体系,运行机制市场化不完全,缺乏活力,种薯繁育和基地建设过程中没有企业的参与,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三是没有专门的马铃薯质量检测检验机构,缺乏必要的检测检验设备,无法进行田间检测和室内检测,脱毒种薯质量无法保证。缺乏产业研发队伍和市场中介力量,整个产业缺乏资金投入。四是地形地貌复杂,难以集中连片,无法大面积开展机械作业。五是地方财政困难,投入跟不上,制约着农机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运行机制不合理,发展缓慢。六是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七是农机化技术培训与宣传有待提高[4]。   3 发展对策   3.1 优化品种布局   依据不同地貌的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效益最大化原则,全面推广拱棚早熟马铃薯种植技术,扩大生产规模,精心培育无公害早熟菜用型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销售价格。开展马铃薯单产和品质提高试验,建立马铃薯创高产示范基地1 533.3 hm2。   3.2 加快良繁体系建设步伐   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带”的要求集中进行专业化、封闭式繁育。到2016年,建立原种繁育专业村5个,面积133.3 hm2;一级种薯繁育专业村40个,面积4 000.0 hm2,逐渐推进马铃薯脱毒化、品种专用化。在培育龙头企业的建设过程中做好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通过龙头企业的定向投入、定向服务、订单收购等形式,形成稳固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争取建设马铃薯快繁中心、脱毒中心和质量检测中心,开展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脱毒改良和推广应用,提高种薯的科技含量和品质。   3.3 完善产业链条   在建设马铃薯高产示范园区的基础上,推广专用型马铃薯品种选育和脱毒种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