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政策学》.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际贸易政策学
第一章 导论
贸易政策学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学科。改革开放以后,贸易政策在我国宏
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并且要求我们在不断积累外贸管理经验的同
时,从理论上系统地把握贸易政策的运用规律和技巧,这就提出了研究国际
贸易政策理论,科学地、有预见地运用贸易政策,推动我国外贸和改革开放
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 贸易政策
一、贸易政策的涵义
贸易政策指一国政府为了某种目的而制定的、对外贸活动进行管理的方
针和原则。贸易政策这一范畴所包含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1)政策主体。指
政策行为者,即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一般来说就是各国的政府。 (2)政
策客体或政策对象。就是贸易政策所规划、指导、调整的贸易活动以及从事
贸易活动的企业、机构或个人。(3)政策目标。政府的贸易政策行为是有目
的的行动。贸易政策的内容首先是在一定政策目标的指导下确定的。所以,
政策目标是制定和调整政策内容的依据。确定贸易政策目标本身是一件复杂
的事情,既存在多元政策目标之间的协调问题,又存在目标与手段的搭配(组
合)等问题。 (4)政策内容。即指实行什么政策。政策内容同时也反映了贸
易政策的倾向、性质、种类、结构等等。 (5)政策手段或政策工具。即为了
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实施政策内容所采取的对外贸易管理措施,如关税措
施、非关税措施、汇率措施、利率措施、税收措施等,也包括建立某种贸易
制度。
贸易政策的调节对象主要是对外经济活动。如果我们把直接调整国内经
济活动的其他政策称为国内经济政策,那么,贸易政策可以称为对外经济政
策,与国内经济政策形成政策分工。从这一意义上说,对外经济政策与国内
经济政策是相互关联的,它们都作为一国总的经济政策的一部分而具有共
性,如统一的政策目标、某些共同的政策手段。二者的统一性还表现在它们
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上。在开放经济下,总供给Y=C+S+M,总需求Y=C+I
+X,要实现供求平衡,要求 S-I=X-M。这一经济均衡模型表明,一国的
国内经济状况与它的对外贸易状况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当政府对国内经济
或对外贸易进行政策调节时,必然会影响另一方政策的运用。
除了共性的一面,贸易政策又在许多方面明显区别于通常所指的国内经
济政策 (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1)政策调节对象不同。尽管每种政策都
可能对多个领域同时产生影响,但是,就其直接调节对象而言,各种政策还
是有区别的,因此可以按部门划分为财政、金融、外贸、产业政策,等等。
(2)政策地位不同。国内经济政策是一种泛指,实际上包含许多部门政策,
同局限于外贸领域的贸易政策比,其调整范围要广泛得多。而且,国内政策
作为许多政策的集合,对国民经济活动产生全面,深刻的调节作用,构成经
济政策的主体。贸易政策则处于一种进行局部调节的辅助政策的地位。其实
际意义在于,贸易政策的制定一般要服从国内经济政策的需要,要配合其运
用,它的政策独立性远低于国内经济政策。 (3)政策手段不同。由于调节领
域不同,各种经济政策所运用的政策手段不尽相同。虽然存在不同的政策调
节采用同一政策工具的情况,但贸易政策的实施,毕竟有许多不同于国内政
策调节的特殊工具,如关税、进口配额、汇率,等等。
贸易政策与贸易措施也是既相关又不能混同的一对概念。政府的外贸管
理是通过各项措施来实施的,贸易政策通过贸易措施得到贯彻和体现,二者
密不可分。但是,它们又有根本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 (1)贸易措施只是
管理手段或者说政策工具,它们体现贸易政策的内容,是政策的载体,而不
直接等于政策本身。 (2)贸易政策在外贸管理中处于决定的、主导的地位;
贸易措施是根据贸易政策的目标和内容确定的,处于从属的地位。(3)贸易
措施作为手段和工具,其本身是中性的,可以对对外贸易进行不同方向的调
节;贸易政策却是政府的主观选择,有明显的倾向性,并且是相对稳定的。
(4)贸易措施依据经济规律、市场经济法则起作用,贸易政策的形成过程中,
则渗透着许多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二、贸易政策的划分
贸易政策本身是一个结构复杂的体系,只有了解了它的内部结构,才能
合理、有效地运用它进行外贸调控。根据理解和需要,可以从不同角度对贸
易政策的组成进行划分,即:按照政策目的,贸易政策可以分为鼓励出口政
策、限制进口政策、改善贸易条件政策、贸易收支政策等;按照政策手段,
可以分为关税政策、非关税政策、汇率政策等;按照政策部门,可以分为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