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八章 【疾病名】小儿肥胖症【英文名】pediatricadiposis.PDF

发布:2017-06-18约1.27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疾病名】小儿肥胖症 【英文名】pediatric adiposis 【缩写】 【别名】儿童期单纯肥胖症;小儿单纯肥胖症;小儿肥胖病;小儿积脂病 【ICD 号】E66.9 【概述】 儿童肥胖症的标准一般指体重超过同性别、同年龄健康儿或同身高健康儿 平均体重的 2 个标准差;或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平均体重的 20%。临床多见单 纯由于饮食过多所引起的肥胖,称单纯性肥胖症。近年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 率在我国有增多趋势,儿童时期的肥胖症可为成人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及 糖尿病等的先驱病,因而它又是一个慢性的代谢异常疾病,故应引起重视并及 早加以预防。 单纯性肥胖是各类肥胖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肥胖人群的 95%左右,主要 由遗传因素及营养过度引起。儿童单纯肥胖症是指能量摄入长期超过消耗,导 致体内脂肪蓄积过多,至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正常小儿的标准。是以身体 脂肪含量过多为主要特征的、多病因的、能够合并多种疾患的慢性病,是一种常 见的营养失衡现象。单纯性肥胖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是以过度营养、运动不 足、行为偏差为特征,全身脂肪组织普遍过度增生、堆积的慢性疾病。可发生 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婴儿、5~6岁和青春期。 单纯肥胖是 21世纪严重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为目前公认的严重危害小 儿健康的问题之 ,是当今发达国家和经济发达地区一种重要的疾病,肥胖的 流行将会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后果,应从小儿预防开始。 治疗儿童期单纯肥胖症需要采用以运动处方为基础,以行为矫正为关键技 术,健康教育贯彻始终的综合方案。儿童期不应实施所谓 “减肥”或“减 重”。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的控制目标是培养科学、正确的生活方式,去除心血 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儿童期肥胖控制有四项禁忌,即严禁短期快速减重,严禁 饥饿、变相饥饿疗法,严禁药物减重,严禁手术去脂。这不仅是技术问题,而 且是医学道德 问题。 【流行病学】 1986 年全国儿童单纯肥胖症流行病学研究 的检出率为 0.91%,与国外用同 样方法和确定肥胖的标准所 行的研究相比,单纯肥胖症的检出率分别为:英 国2%~3%,瑞典 2%,新西兰 2%~3%。1996年对于我国儿童单纯肥胖症检出率 十年动态趋势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 :肥胖与超重的检出率分别为 2.0%和 4.2%, 北片分别为 2.0%和 4.2%,南片分别为 1.8%和5.1%,中片分别为 2.5%和 3.1%。 按年龄分组显示,新生儿期检出率即呈高值,生后头半年时达到峰值,随后开 始下降,其间有波动,至5~6岁时再度上升 。1986~1996年,10年间肥胖检出 率年增长值男 10%,女 8.7%,按年龄组计算为 8.3%~19.6%。若按肥胖度计算 大多数年龄组的中度肥胖年增长率可高达 29.2%。根据 1996年的调查,从出生 后第一个月和前半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即呈现高值,出生后 1 年内 直保持 这种高检出率状况 。在1~4 岁时检出率有所下降,5~6岁又呈现第 2 次检出 率回升。从脂肪组织发育的内部结构性驱动因素来分析,脂肪重聚比 (adiposity rebound ratio,ARR ,ARR  和 ARR 分别代表 0~6个月和 0~12 个  月时的脂肪重聚比)增大是一个重要因素。1996年ARR 几乎皆大于 3.0,ARR 皆 在2.0左右。ARR 值控制在 0.5~1.0是理想水平,1.0~1.5是可接受水平。 ARR 高表明生后第 1 年内肥胖多,从而引发AR 年龄段肥胖增加,继而牵动青春 期肥胖检出率大幅度增加。AR 年龄的早晚及生后 12个月时是否超重/肥胖与成 人期肥胖的发生关系密切。AR 发生年龄越早,日后发生肥胖的可能性越大 。 1996年男女儿童人群的 AR 年龄为 5 岁,属于早发,预示此人群在青少年期和 成人期会有较高的肥胖检出率,同时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升 高。肥胖-超重比(obesity to overweight ratio,OOR)是一个很有用的预测指 标。该比值越大,预示人群中发生肥胖的比率越高。1996年调查结果显示,不 分性别、年龄的总 OOR 为2.1,预示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