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肥胖症分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儿肥胖症 (0besity) 定义: 肥胖症(obesity)是由于能量摄入长期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 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的20%即可称为肥胖。 肥胖儿童是成人期肥胖的危险因素。 *10%~20%的肥胖婴儿将成为肥胖儿童, * 40%的肥胖儿童将成为肥胖青少年, * 75%~80%的肥胖青少年将成为肥胖成人。 肥胖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还影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育,也往往是成人期发生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胆囊炎和胆结石等疾病的隐患。因此,应引起社会及家庭的重视。 儿童肥胖率 临床分类 单纯性肥胖:占肥胖的95%~97%,不伴 明显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继发性肥胖:约占3%~5%,继发于各种内 分泌代谢病和遗传综合征,他 们不仅体脂分布特殊,且常伴 有肢体或智能异常 单纯性肥胖的病因 2、饮食因素 喂养过度是肥胖的物质基础。摄入的营养超过机体代谢的需要,多余的能量便会转化为脂肪储存于体内,因而导致肥胖。 婴儿出生前3个月, 生后第一年, 11~13岁三个阶段, 饮食习惯、食品的质和量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目前我国各大城市中绝大多数家庭已逐步步入小康,因此除摄食过度外,尚有偏爱荤食、油腻、甜食和零食,使能量更多的储存,导致肥胖发病率增高。 3、运动因素 缺乏适当的活动和体育锻炼,也是发生肥胖的重要因素,即使摄食不多,但如活动过少,也可引起肥胖。如学龄儿童每天放学后必须完成大量课后和课外作业,或有的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均可导致肥胖。 继发性肥胖 又称病理性肥胖,约占3%~5%,继发于各种内分泌、代谢病和遗传综合症。 临床表现 单纯性肥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一般1岁以内,5~6岁和青春期好发。 一、症状 患儿食欲旺盛且喜食甜食、油腻荤食、淀粉类和零食的习惯。明显肥胖儿童常有疲劳感,用力时气短或腿疼。日久会造成心理障碍、自卑、孤独、胆怯,影响社交。 二、体征 体格检查患儿皮下脂肪丰富,但分布均匀,面部脂肪堆积形成双下颏,口、鼻相对变小,躯干脂肪以双乳、腹、髋、肩部堆积为多。 乳房脂肪堆积,常会被误诊为乳房发育。 男童往往因阴茎陷于阴阜组织被误诊为小阴茎或睾丸缩于腹股沟被误诊为隐睾。 重度肥胖儿腹部、臀部及大腿皮肤出现白纹或紫纹,部分患儿皮肤有棕色或褐色色素沉着,表皮增厚,以颈、腋下鼠蹊或肘部好发。 扁平足和膝外翻、下肢静脉曲张 身高多高于同龄儿,骨龄正常或提前。 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1、身高体重法 肥胖标准: 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20%以上可诊断(国内常用标准)计算方法为: 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超重:大于参照人群体重10-19% 轻度肥胖:大于参照人群体重20-39% 中度肥胖:大于参照人群体重30-49% 重度肥胖:大于参照人群体重50%-59% 极度肥胖:大于参照人群体重60% 该方法的实用性强、可靠,已广泛应用于区别正 常或肥胖和各种肥胖度(国际上常用标准) BMI=体重(kg)/身高平方( M2 ) BMI在同年龄、同性别的第85~95百分位数为超重 BMI≥同年龄、同性别的第95百分位数为肥胖 ≥25为轻度肥胖; ≥30为中度肥胖; ≥40为重度肥胖。 ≥25者并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危险性增加; ≥27发生上述并发症的危险性更高。 二、鉴别诊断: 内分泌疾病 1、皮质醇增高症 (又称库欣氏综合症—Cushing,s syn) 因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产生过多皮质醇所致,临床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血质面容。常伴高血压、皮肤紫纹、多毛,血皮质醇水平升高,昼夜节律消失,小剂量地塞米松试验不能被抑制(单纯性肥胖被抑制)。 2、肥胖生殖无能综合症 ( Froehlich syn) 以幼儿期、学龄期男孩多发,继发于下丘脑及垂体病变。临床以肥胖、性发育障碍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