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肥胖症教学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本原则:低于机体能量消耗,满足基本的营养和能量需要(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 ) 能量供给: 6m 110cal/kg.d 6-9m 90cal/kg.d 5y 600-800cal/d 5-10y 800-1000cal/d 10-14y 1000-1200cal/d 治疗—饮食治疗 能量分配 脂肪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20-25% 40-45% 30-35% 优质蛋白质量:1.5~2.5g/kg.d 治疗—饮食治疗 小儿肥胖症obesity 能量摄入长期超过人体的消耗 体内脂肪过度积聚 体重超过一定范围 体重超过同性别、同年龄均值20% 表现为脂肪组织和其他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 定义 发病率 欧亚国家:20世纪90年代大多在10%以上 美国:1991年统计6-11岁为25% 推测今后20年将比过去增加50% 英国:2-3% 中国:近十几年患病率大约5-8% 1995年:男孩8%;女孩:7% 部分地区报道高达12% 延续成人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增加小儿的心理负担 肥胖症已成为全球性流行病 单纯性肥胖 是单纯由于营养过剩所造成的全身脂肪过量累积。 脂肪分布较均匀,没有明显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形态和功能的改变,但伴有脂肪、糖代谢调节障碍。 单纯性肥胖最常见,约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 继发性肥胖 由于某种原发疾病导致的症状性肥胖。 原发疾病包括脑垂体-肾上腺轴发生病变、内分泌紊乱或代谢障碍及其它疾病、外伤引起的肥胖。 占肥胖病人的2~5%左右。 病因 饮食因素 单纯性肥胖 情绪因素 遗传因素 活动过少 肥胖(ob)基因 肥胖抑素受体(db)基因 基因突变、瘦素(leptin)缺乏 遗传因素 精神、情绪因素 迷走神经兴奋 胰岛素分泌增加 食欲亢进 (一)饮食观念和习惯 父母早期养育方式的原因形成了应该多食的观念,导致成年后形成多食行为。 父母因为缺乏经验,不能分辨婴儿啼哭的真正原因,把啼哭都归因为饥饿引起,使婴儿养成了一有情绪问题就进食的习惯,从而导致肥胖。 (二)情绪因素 情绪愉快,使胃肠功能增强,摄入的能 量大而消耗少,产生肥胖。 消极情绪也成为多食行为的原因。 研究认为神经质、渴求被爱、被动依赖性强、应对能力差等特点是肥胖的易感人格。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肥胖症是因为存在没有解决的心理冲突,是对难以承受的痛苦的逃避,是一种不良的防御方式,使进食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进食—情绪低落—自我怀疑—吃更多 饮食习惯 高能量饮食 一味追求高营养、高蛋白,摄入较多能量高的食物 。喜食零食 加、喜欢夜间餐 。 体力活动少 能量消耗↓ 病因 遗传性疾病 继发性肥胖 内分泌疾病 代谢性疾病 病理生理 脂肪细胞数目增多 脂肪细胞体积增大 肥胖 脂肪细胞数目增多 出生前3月 生后第一年 11-13岁 体温调节与能量代谢:产热少,低体温 脂类代谢: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生长激素↓ ,HDL ↑,易发展为动脉硬化、高血压等 蛋白质代谢:嘌呤代谢异常易发生痛风 内分泌变化 甲状腺功能:T3、T4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正常,T3受体减少 产热减少 骨代谢:PTH、维D3增高 骨质病变 生长激素水平:生长激素分泌减少,高峰消失,但IGF-1正常起到代偿作用 无明显生长发育障碍 性激素:女性雌激素增高 月经不调、不孕 男性雌激素增高 轻度性功能低下 糖皮质激素:水平增加,昼夜规律存在 胰岛素与糖代谢: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抵抗 年龄——婴儿期、5-6岁、青春期 食欲旺盛 睡眠性呼吸暂停(1/3重度肥胖症) 皮下脂肪丰富 性发育提前 心理问题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脂增高 高胰岛素血症,生长激素水平减低 脂肪肝 体重和身高比值 (国内最常用) 体重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均值20%以上 轻度肥胖:均值20-29% 中度肥胖:均值30-39% 重度肥胖:均值40-45% 极度肥胖:60% 诊断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体重/身高2(kg/m2) BMI≥同年龄同性别的第95百分位数 或BMI30 BMI在第85-95百分位数或BMI=30或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同性别同年龄第85百分位数 诊断 鉴别诊断 遗传性疾病 Prader-Willi综合症 Laurence-Moon-Biedl综合症 Alstrom综合症 内分泌疾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