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王先奎课件机械制造工艺学ch装配工艺.ppt

发布:2023-03-30约2.57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 第一节 概述 一、机器装配的基本概念 二、装配工艺系统图 第一页,共三十五页。 一、机器装配的基本概念 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 套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构成的。它是最小的装配单元。为套件进行的装配工作称为套装 组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套件及零件而构成的。如机床主轴箱中的主轴,在基准轴件上装上齿轮、套、垫片、键及轴承的组合件称为组件 部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组件、套件和零件构成的。部件在机器中能完成一定的、完整的功用。例如车床的主轴箱装配就是部装 第二页,共三十五页。 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部件、组件、套件和零件就成为整个机器,把零件和部件装配成最终产品的过程,称之为总装。 第三页,共三十五页。 二、装配工艺系统图 装配工艺规程制订过程中,表明产品零、部件间相互装配关系及装配流程图称为装配系统图 第四页,共三十五页。 第二节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装配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 1)分析产品图样,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方法 2)拟定装配顺序,划分装配工序。 3)计算装配时间定额。 4)确定各工序装配技术要求、质量检查方法和检查工具。 5)确定装配时零、部件的输送方法及所需要的设备和工具。 6)选择和设计装配过程中所需的工具、夹具和专用设备。 第五页,共三十五页。 一、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及原始资料 (一)原则 1)保证产品装配质量,力求提高质量,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2)合理安排装配顺序和工序,尽量减少钳工手工劳动量,缩短装配周期,提高装配效率。 3)尽量减少装配占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率。 4)要尽量减少装配工作所占的成本。 第六页,共三十五页。 (二)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产品的装配图及验收技术标准 产品的生产纲领 生产条件 第七页,共三十五页。 二、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 1、研究产品的装配图及验收技术条件 审核产品图样的完整性、正确性;分析产品的结构工艺性;审核产品装配的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分析与计算产品装配尺寸链 2、确定装配方法与组织形式 装配的方法和组织形式主要取决于产品的结构特点(尺寸和重量等)和生产纲领,并应考虑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和设备。 装配组织形式主要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 第八页,共三十五页。 3、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顺序 4、划分装配工序 工序集中与分散 确定工序内容 确定工艺装备 制定操作规范 制定各工序装配质量要求、检测规范 确定工序时间定额,平衡各工序节拍 5、编制装配工艺文件 第九页,共三十五页。 第三节 机器结构的装配工艺性 第十页,共三十五页。 一、机器结构应能分成独立的装配单元 所谓划分成独立的装配单元,就是要求机器结构能划分成独立的组件、部件等。首先按组件或部件分别进行装配,然后再进行总装配。 第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例如: 卧式车床是由主轴箱、进给箱、溜板箱、刀架、尾座和床身等部件组成 独立的部件装配完之后,可以在专门的试验台上检验或试车,待合格后再送去总装,各装配单元之间的装配及连接通常是很简单、方便的装配过程。 第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机床的快速行程轴的一端装在箱体内,轴上装有一对圆锥滚子轴承和一个齿轮,轴的另一端装在拖板的操纵箱1内 将快速行程轴分拆成两个零件:两轴用联轴器3连接起来 箱体、操纵箱便成为两个独立的装配单元,分别平行装配。由于长轴被分拆为两段,加工也较前更容易了 第十三页,共三十五页。 轴的装配,当轴上齿轮直径大于箱体轴承孔时,轴上零件需依次在箱内装配。当齿轮直径小于轴承孔时,轴上零件可在组装成组件后,一次装入箱体内,从而简化装配过程,缩短装配周期。 第十四页,共三十五页。 传动齿轮箱的装配,图a中各齿轮轴系分别装配在大箱体上,装配过程十分不便 改为图b的形式,传动齿轮轴系装配在分离的小齿轮箱内,成为独立的装配单元。既提高了装配的劳动生产率,又便于以后的维修 第十五页,共三十五页。 二、减少装配的修配和机械加工 第十六页,共三十五页。 表示车床主轴箱与床身的装配结构,主轴箱如采用山形导轨定位,装配时,基准面修刮工作量很大,现采用所示平导轨定位,则装配工艺得到明显的改善。 第十七页,共三十五页。 圆锥齿轮两种不同的轴向定位结构形式。其中图a是采用修配轴肩的方式调整圆锥齿轮的啮合间隙,改为图b由削面圆销定位结构后,只需修刮圆销的削面就可以调整圆锥齿轮的啮合间隙。 第十八页,共三十五页。 在机器结构设计上,采用调整装配法代替修配法,可以从根本上减少修配工作量。图5-14表示车床溜板和床身导轨后压板改进前后的结构。图b结构就是以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