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物化学ppt 脂类代谢.ppt

发布:2017-05-27约9.03千字共10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脂 类 代 谢 Lipid Metabolism 脂类(lipids)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 (1)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 (2)脂肪是机体代谢所需燃料的贮存形式。 (3)脂类物质是一些活性物质的溶剂。 (5)生物体某些活性成分。 (4)在机体表面的脂类物质有防止机体损伤与防止热量散发等保护作用。 根据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可分为∶ 简单脂类∶由脂肪酸与醇(甘油醇、高级一元醇)构成的酯。主要有甘油三酯和蜡 复合脂类∶由脂肪酸与醇(甘油醇、鞘氨醇)所生成的酯,同时含有其它非脂性物质,如糖、磷酸及氮碱等。 萜类、类固醇及其衍生物∶一般不含脂肪酸。 天然脂肪酸的分子结构存在一些共同规律∶ 1) 一般都是碳数为偶数的长链脂肪酸,14-20个碳原子的占多数,最常见的是16或18碳原子酸。 如∶软脂酸(16∶0)、硬脂酸(18∶0)、和油酸(18∶1Δ9)。 2) 高等动植物的不饱和脂肪酸一般都是顺式结构(cis),反式很少(trans) 。 3) 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位置有一定的规律∶一个双键者,位置在9和10碳原子之间,多个双键者,也常有9位的双键,其余双键在C9与碳链甲基末端之间,两个双键之间有亚甲基间隔。 如∶油酸(18∶1Δ9,cis) 亚油酸(18∶2Δ9,12 , cis) 亚麻酸(18∶3Δ9,12,15, cis ) 花生四烯酸(20∶4Δ5,8,11,14, cis ) 4) 一般动物脂肪中含饱和脂肪酸多;而高等植物和在低温条件下生长的动物的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最普遍的是∶软脂酸和硬脂酸 不饱和脂肪酸中最普遍的是∶油酸等 2、甘油三酯的理化性质∶ 溶解性∶不溶于水 (2) 光学活性∶当甘油C1和C3上的脂肪酸不同时,C2为不对称碳原子,这时甘油三酯具有光学活性。 (3) 皂化与皂化值∶ (4) 酸败与酸值 酸败∶天然油脂暴露在空气中经相当时间后即败坏而发生臭味,这种现象称为酸败。 (5) 碘值 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可以和卤素发生加成反应,生产卤代脂肪酸,这一作用称为卤化作用。 碘值∶指100克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该数值可用于推测油脂的不饱和程度。 四、磷脂类(甘油醇磷脂及鞘氨醇磷脂) 甘油磷脂是极性最强的脂类。是一种两性化合物。 甘油磷脂的功能: 构成生物膜脂质双分子层; 作为乳化剂,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与转运。 第二节 脂类的消化、吸收和转运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Lipids 1、脂肪的消化发生在脂质-水的界面处 2、胆汁酸盐促进脂类在小肠中的吸收 胆汁酸盐包括胆酸、甘氨胆酸和牛磺胆酸,它们是胆固醇的氧化产物,具有亲水和亲油两性。 以胆汁酸盐形成的微团为载体将脂肪从小肠腔移送到上皮细胞,然后被吸收。 3、吸收与转移 脂肪经消化后的产物脂肪酸和2-单酰甘油由小肠细胞吸收,随后又经黏膜细胞转化为三脂酰甘油,后者与蛋白质一起包装成乳糜微粒,释放到循环系统并运送到各组织。 乳糜微粒中的脂肪在脂蛋白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甘油和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后,脂肪酸与清蛋白结合被转运。 第三节 甘油三酯的分解和脂肪酸代谢 Metabolism of Triglycerides 一、脂肪动员 二、脂肪酸的?-氧化 三、脂肪酸的其他氧化方式 四、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当饥饿、禁食时,血液中激素(肾上腺素、胰高糖素)浓度升高,脂肪细胞中的贮存脂在激素敏感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甘油和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该过程称为脂肪动员(Fats mobilization)。 产物(甘油、脂肪酸)被蛋白质载运通过在血液运输。 脂解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 抗脂解激素:胰岛素。 脂肪动员产物的去向 甘油直接运至肝、肾、肠等组织。主要在肝、肾进行糖异生。 脂肪细胞及骨骼肌等组织因甘油激酶活性很低,故不能很好利用甘油。 部位:肝及肌肉最活跃。 步骤(饱和偶碳脂肪酸):   脂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脂酸的?-氧化   脂酸氧化的能量生成 1.脂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 在胞液中进行 反应不可逆 消耗2个~P 2.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在肉碱(carnitine)的协助下 肉碱脂酰转移酶Ⅰ是限速酶,脂酰CoA进入线粒体是脂酸?-氧化的主要限速步骤。 3.脂酸的?-氧化 脂酸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氧化分解是从脂酰基羧基端?-碳原子开始的,故称为?-氧化。 脂酸?-氧化的四步反应: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第一次脱氢由FAD 接受;第二次脱氢由NAD+接受。 脂酸?-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