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负性情绪影响效果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系统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负性情绪影响效果研究
熊长萍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血透室 江西景德镇 333000)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036-02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系统护理干预方法以及效果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到2011年12月的5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系统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观察干预前后S-AI平均分,判断其对负性情绪的影响。结果 患者系统护理前后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除人际关系分无差异(Pgt;0.05), 其余忧郁、焦虑等因子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lt;0.05)。结论 心理护理及正确的系统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心理恢复非常重要,针对患者的心境低落、自责、自罪、心理焦虑、烦躁等特点给予系统护理,并给予正确的日常指导,增强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对其早日身心康复、回归社会大有益处。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 系统护理 负性情绪 影响
急、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多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或腹腔胆囊切除。其中腹腔镜手术是首选的手术方式,但其对手术设备要求较高且需要专门培训操作的人员,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开腹切除术[1]。近年来,以腹腔镜来配合胆囊切除术的应用可以处理开腹手术中遇到的困难,且进一步可避免胆管损伤和出血的发生,但是术后患者因为身体难受,所以多会导致负性情绪的产生,所以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到2011年12月的5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合理的系统护理对其负性情绪的影响很大,所以现在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30岁~67岁,平均年龄41plusmn;21.3岁。入院时病程3个月至6年,术前均行彩超检查,部分患者行CT检查。有腹部手术史(剖腹产术,腹股沟疝,阑尾炎)3例,急性亚急性胆囊炎20例,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16例,胆囊结石伴胆囊萎缩14例,疑有Mirizzi综合症5例,胆囊壁坏疽5例,合并高血压21例,慢性支气管炎13例,糖尿病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例,肺气肿4例,本组病例均无胆囊切除术绝对禁忌症。
1.2 手术治疗方法 腹腔镜的运用中要注意观察其与全麻后的反应及氧气管、腹腔引流管、心电监护仪的袖带、夹子和电极片等对身体的刺激有关,主要表现为病人在全麻清醒后的短时间内有一种全身不适感和无可奈何感,躁动、恐惧、不配合护理、头昏、乏力、痰液增多,此反应大约持续30分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需在全身麻醉条件下进行,一般30分钟即可完成手术。手术中以腹腔镜——电视监视系统进行操作。
1.3 系统护理干预 第一,心理疏导。由专门的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疏导措施;护理人员要保持良好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缓解患者焦虑感;治疗期间和治疗后要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注意事项以及患者的疑问,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以便尽快恢复;第二,认知干预。全面掌握患者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生和治疗的认知情况,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帮助患者分析实际与其内心想法之间的差异,对于不当之处及时指出,并向患者详细介绍有关治疗方案及其注意事项等内容;第三,情绪干预,实施治疗前后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放松,向患者介绍有效的心理调整方法,此外,还可以推荐患者通过听音乐、朗读散文等方式以达到缓解压力的作用;第四,饮食护理,每日三餐要定时、定量,如按早中晚的分配方案,适当增加蛋白质比例,使其占总热量的20%;将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比例控制在45%~60%。
1.4 问卷调查方法 本研究使用观察法和询问法,全面采集患者的心理信息,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客观的评定,划分等级,并根据性质和强度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问卷采用SCL-90方法测定,对心理干预前后进行测评,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各因子分以列表形式进行比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重视与病人的心理沟通,增强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避免因技术因素、治疗手段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尽可能缩短病程。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1.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plusmn;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Pl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心理护理前后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行系统护理两周后,护理前后,除人际关系分无差异(Pgt;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