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塞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影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血塞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影响[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血塞通的应用。 方法 将参与研究的5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观察组30例术后不给予血塞通治疗,治疗组给予血塞通治疗。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后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和D—二聚体(DD)等血浆凝血指标,以及血塞通对术后凝血状态的影响。 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PT显著缩短,FIB及DD水平显著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2.2 血塞通治疗后患者凝血状态观察
对于治疗组,与手术前相比,经过术后血塞通治疗后,患者PT、APTT、INR、DD及FIB均无显著变化(P 0.05);与观察组相比,手术后第5天PT显著延长,FIB及DD水平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生与患者更加倾向于选择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以及瘢痕少的腹腔镜手术,所以腹腔镜手术在普外科手术中占有很大比例[3]。随着腹腔镜手术的不断开展,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腹腔镜手术术后的血栓性并发症,DVT是严重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及时,容易造成术后肺栓塞,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研究显示,DVT的发病与气腹压力、手术体位、内皮细胞损伤等因素有关,血液凝固性的改变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4]。因此,对于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探讨,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有研究发现,腹腔镜手术可能会引起患者术后凝血及纤溶活性的改变。有报道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检查患者凝血系统,发现其活性显著升高;还有报道称,经历不同类型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术后均处于一定程度的高凝状态[5]。本次研究发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PT较术前显著缩短,血浆FIB及DD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T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组织凝血活酶是其激活物,当患者发生血栓性疾病和高凝状态时常发生缩短;发生凝血时FIB交联可形成纤维蛋白;DD是目前体内发生活动性血栓形成较为特异的生物分子标志物。从本次研究结果不难看出,患者在经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处于血液高凝状态。
中医认为,手术等因素可能引起患者气血运行不畅、脉络不通、营血回流不利,从而造成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根据其血瘀气滞的病机,治则应为活血化瘀[6]。血塞通注射液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包括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b1、Rg1。中医认为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及祛瘀生新之功效。临床研究显示,血塞通具有扩张血管、延长凝血时间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药理作用[7]。本次研究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对患者使用血塞通注射液,与未使用血塞通注射液者相比,可使患者PT时间延长,FIB及DD水平降低,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本次研究表明,术后注射血塞通注射液有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从而预防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但震宇,耿小平,朱立新,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影响高脂血症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的研究[J]. 肝胆外科杂志,2009,17(3):188—191.
[2] 陆朋云,梁伟,朱志强. 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6):609—611.
[3] 陈柏庆,章健,隋玉军.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J]. 广东医学,2008,29(11):1833—1835.
[4] 陈雷,肖竣,金肖丹,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后凝血功能变化观察[J]. 浙江临床医学,2006,8(9):962.
[5] 马杰锋.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凝血功能的变化[J]. 中外医疗,2010,29(26):37.
[6] 卢小林. 血塞通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J]. 海峡药学,2010,22(1):90—92.
[7] 赵金明,石玲,商威,等. 血塞通注射液抗凝血作用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06.
(收稿日期:2012—05—29 本文编辑:林利利)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