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语文A版-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语文A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清条理。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在艰难的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智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建议]
1.有条件的在课前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地道战》,搜集有关资料,以便对冀中地道战有些感性认识。
2.课上可让学生交流,也可由教师介绍时代背景,比如抗日战争、“扫荡”与反“扫荡”、抗日军民开展游击战争的情况。使学生通过交流和介绍,充分感受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和无穷无尽的智慧,并进入学习的情境。
3.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和叙述的顺序时,可以采取学生提出问题、边阅读边讨论的方式,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边读书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4.为突破难点,抓住重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看全文重点写了什么,在重点部分的前后各写了什么内容,帮助学生弄清全文的写作顺序。并从中感悟到这样表达的好处。这样的表达顺序,使复杂的冀中地道很有条理地呈现出来,使人读后对冀中的地道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5.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画地道的示意图。
6.本课生字的记认书写,可以在讲述课文的过程中随文学习。也可以在学习课文之前集中学习字词,让学生将自己认为较难记写的字画出来,分析音、形、义,加深记忆。
[参考资料]
周而复(1914—xx),现当代作家。生于南京。他的小说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的现实生活。代表作《上海的早晨》以改造民族工商业者为题材,塑造了富有个性的资本家形象,规模宏大,构思严谨,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以抗日为题材的小说有长篇《长城万里图》,散文报告集《诺尔曼? 白求恩》《晋察冀行》等。
冀,是河北省的简称。“冀中”是河北省的中部平原。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是打击敌人的重要战场。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时期,日伪军“扫荡”日益残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利用地道与日伪军进行斗争。民兵依托地道,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在多次战斗中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清条理。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在艰难的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智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的智慧。
[教学准备]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地道战》。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题,释题
1.同学们看过《地雷战》《地道战》的电影,还记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样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的吗?
2.板书课题:冀中的地道战
3.从课题来看,哪一个词是中心词?(地道战)
“冀”是河北省的简称,河北省的中部就叫“冀中”。
二、初读课文
要求: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3.理清课文层次,考虑分段。
三、逐题检查、讨论
1.指名读课文,并说出课文大意。
2.小黑板出示生字词。
(1)指名读,齐读。
(2)会认字:强调“厕”是平舌音,“棘”不要读成“辣”。“任”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rén,另一个读音是rèn。
(3)会写字:注意“妨”的部首是“女”,不要写成“纟”;“栓”的部首是“木”,不要写成“扌”。
3.讨论分段。
第一段(1~3自然段)讲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
第二段(4~7自然段)介绍了地道的式样、特点。
第三段(8自然段)讲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
2.讨论交流。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为了……创造了……)
“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这是个总起句,课文从几个方面分述“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板书:不计其数(形式多,数量多)
敌来我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
3.结合课文内容解释“扫荡”“封锁”。
4.总结第一段段意。
五、作业
1.抄写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
2.思考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2.读讲讨论:
(1)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每层说了什么?
(有四个意思。第一讲地道的式样多,有100多种;第二讲地道的位置和高度;第三讲地道里有许多洞,功用各别,生活设备齐全。第四讲地道中有通气孔,既透气又透光。)
(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
(开在隐蔽的地方,用荆棘掩护;有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