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体育的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实验研究_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实验研究一、问题的提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教育的精髓在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是主体性教育的主阵地,因而我们确立了主体性课堂教学实验研究的课题。两年多来,对新授课的教学开展了实验研究,并及时进行总结和交流,使实验组的教师从理性认识到实际操作都有了长足的提高和发展。
二、理论基础(一)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主体在一切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互表现和发展起来的功能特性,表现为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那么,怎样来理解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呢?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只有主动认知、主动实践、主动参与,才能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自己的目的。
2.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首先是一个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态度趋向和价值观念的完整的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仅在于主动地、能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还在于积极的情绪体验和个性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
3.学会学习
学生是发展中的主体。要保证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只有方法性的知识才是学生终身受益的知识。
(二)主体参与促进主体性发展
传统教育思想下的教学进程主要是目标—策略—评价而现代教育则更加重视学习主体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活动探索和反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同步。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学生学会了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发展自己,学会尊重他人,对人对己负责,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实验研究方法
(一)实验对象
从本校初二年级抽取3个班作为实验班,初二年级另3个班为对照班(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实验班与对照班生源相似,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实验前的基本情况没有差异。
(二)研究过程
从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历时1年半,经历了准备阶段、立题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
(三)研究方法
本次实验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四)实验变量
1.刺激变量
①导教合一五段式教学模式。体育教学采用学生自学阶段—师生交流阶段—学生自练阶段—教师讲授阶段—学生实践阶段的五段式教学模式。
②小组合作学习,强化课堂内的小组活动。小组由6~10人组成。
2.控制变量
①课时。每周教学时间为3课时,课外活动2次。
②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体育与健康》
③作业。课外作业以收集体育信息为主。
(五)实验操作的基本框架
1.导教合一五段式教学模式
把导教合一教学法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划分成若干环节,如图1所示。
图1
(1)学生自学阶段
这是该模式的起始阶段,在导入新课之前,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和钻研教材,并记录疑难问题。这一阶段教师的主导行为主要有如下几点。
①教师提供易读、明了指导自学的提纲,利用微机、录像、激光视盘等多种信息媒体提供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教师要结合教学挖掘学生搜集、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布置课外作业,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②督促自学,及时表扬,个别辅导,指出学生的不足;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诱导启发,但不包办代替。
③教师对学生自学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做详细分析,提出。
这一阶段学生的主体行为是: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独立地阅读教材,仔细观察教师提供的教学素材,独立地进行思考。
(2)师生交流阶段
①教师结合教材的重点以及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出需要交流、讨论的问题。
②学生提出看法,进行演示,可提出问题,相互答辩,加深理解,使自学内容得到一次飞跃。
(3)学生自练阶段
①学生根据自学的技术理论知识和观看教师提供的教学素材,分组练习,6~10人一组,互相探讨、帮助。
②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疑难时给予启发和点拨。
(4)教师教授阶段
①突出技术重、难点并结合学生自学时的动作错误,做出示范。
②教师对共性问题和学生的疑惑进行讲解提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技术的理解。
(5)学生实践阶段
学生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再实践。
2.小组合作学习
(1)分组原则
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创建学习小组,使各小组在学习成绩、交往能力、个性爱好等方面大致相当,而组内各成员之间保持适度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促进学生互助合作和公平竞争。
(2)小组活动内容
①小组设计、制定学习目标。
②小组活动,利用小组成员的各自优势,展开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并引进评价机制,开展组与组之间的评比。
③评价以合作小组的总体成绩和表现作为评价的依据。小组内各成员必须互助合作,为小组的成功共同努力。
四、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成绩
1.身体素质
实验前(2002年7月)、实验后(2003年12月)对各实验班和对照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