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原理与应用,导读.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原理与应用
Interchange Design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刘子剑
【著 作 者
【出版 日期】:2015-08-18
ISBN ISBN 978-7-114-12364-1
【 】:
【出版发行】: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 】 :
内容提要
本书集笔者近三十年的设计实践与研究所得,依据相关规范、科研成果和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国内
外工程案例,阐述了互通式立体交叉从控制要素、工程选址、立交构形、方案评价、几何设计到技术指
标的制定等的原理与方法,构建了较为系统的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理论体系,对于读者掌握互通式立体
交叉的设计要领,理解相关规范的精神实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本书适合从事公路规划、设计、管理和科研工作的相关人员使用。
【 】 :
写作背景
互通式立体交叉从诞生之初到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以“互通”为目标,通过匝道的巧妙布局,
用最少的交叉层数和跨线桥数量实现各方向的互通,一度成为设计工作的重点。
随着道路交通量的不断增大,早期建成的一些互通式立体交叉通行能力不足和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不
断显现并日趋严重,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重点逐渐转向通行能力、运行安全和环境适应性等。到目前,
多要素控制设计已成为国内外设计界的广泛共识,相关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在此基础上,互通式立体交叉
的设计标准不断完善,设计理论和方法不断成熟。
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关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标准主要集中于常用形式和几何指标的选择等
方面,相关著述也尚未建立起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体系,尤其当遇到交叉形态复杂、出入交通量大的工
程项目时,设计者往往无章可循,致使缺憾工程至今仍屡见不鲜。
本书的写作力图贯穿两条主线,体现一个系统,即通过设计全过程的纵线和影响设计的多要素横线之
间的相互交叉,构成系统的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原理和方法体系。在此基本架构下,阐述了互通式立体交
叉从控制要素、工程选址、立交构形、方案评价、几何设计到技术指标的制订等的原理与方法。其中,以
交通流线为系统单元的多要素构形理论与方法,将为设计者解决复杂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构形提供有益的帮
助;几何技术指标的制订原理等相关内容,又将使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等相
关规范的解说与运用的工具书。
本书共分 17 章,其中第 2 章和第 章属于控制性要素内容;第 4 章有关运行安全的论述,为设计理论
和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基础;第 5 章至第 7 章,构成了总体设计的基本内容;第 8 章在构形理论和方法等方
面进行了探索,结合第 9 章和第 10 章,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互通式立体交叉方案设计的原理与方法;第 11
章至第 16 章,为互通式立体交叉及具有接入要求的其他设施的几何设计内容。
目 录
1 概论 1 3.1 概述 24
1.1 发展历程 1 3.2 要素的构成及影响 24
1.1.1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产生 1 3.2.1 要素的构成 24
1.1.2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发展 3 3.2.2 安全 25
1.2 组成与特征 8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