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docx

发布:2017-08-29约1.9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亚里士多德四因说属其对哲学中理论科学之一物理学的研究,物理学即为自然哲学,以自然物的本原和原因自然为对象,亚里士多德对这一方面的重视源自其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认识、不同观点,力图客服柏拉图轻视感觉经验、不注重研究运动变化的倾向,创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建立了希腊科学最全面的体系,按其对哲学的理解,哲学是一切学科知识的总汇,包括理论科学、实践科学和艺术,其中理论科学即包含其物理学。物理学研究的自然是运动之中的事物的形式或形态,他将所有事物分为两类,一类依自身本性而存在,一类因他因而存在,这主要是指人工产品。第一类事物是自然物,包括动物植物和早期自然哲学家所研究的本原如水,气,无定,火等,但不包含与事物相分离的数等,他们都有自身的运动来源,但自然物不等于自然,自然这一概念特指自然物本性,即他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物的形式和形态。?自然的一个重要特性是自在运动,因而亚里士多德总结了事物运动原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产生了他的三本原说、潜在与现实的两本质关系说和四因说。三本原说是基础,事物运动的本原既不是一个,也不是无限个,而是三个,分别是质料、形式和缺乏。基于运动的对立性和相对性,说明运动是有载体的,将对立性联系起来,这个载体就是在运动中保持不变的质料;形式是事物当前所处的状态;缺乏也是一种形式,是事物当前所不具有的形式,但是却应该有和将要有的形式。拥有了缺乏的形式,事物便完成了由一个形式向另一个形式的变化,即完成了一个运动过程。总的来说,一个事物的运动就是在不变载体的基础上由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的变化。比如气的形式为热时,它缺乏冷的形式,当它具有了冷的形式,便完成了由气向水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运动的载体不变。四因说基于三本原说,古希腊是对原因的理解不同于当下人们认为的与结果相对应的原因,而是与为什么相对应,有多少为什么就能有多少原因。因而要研究事物运动原因就要提出为什么。1、事物为什么能够在运动中继续存在?回答这个的便是质料因,因为他们有不变的共同的质料构成2、事物为什么能以一定的方式运动?这便是形式因,他们各有特定的方式。3、事物为什么能开始结束运动?这个原因是动力因,它们都受到推动或作用。?????????4、事物为什么要运动?这个原因是目的因,运动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例如雕塑活动,这一运动过程的质料因是铜,形式因是雕塑的模型,动力因是雕塑家,目的因是雕塑的完成;再如建筑一座房子,质料因是砖瓦钢筋水泥,形式因是房子的形态,动力因是建筑工人,目的因是房子的完成。形式因,目的因和动力因通常是一致的,因为:第一,形式因是事物的本质,当前是什么,而一个事物在运动中所朝向的目的就是他所缺乏的形式,应该有的本质;第二,一事物只能接受与他本质相同的东西的作用,比如人生人,元素推动元素。因此,形式因,目的因和动力因都统一于形式这一概念,最终把四因说归结为形式与质料的区分。??除了四因说和三本原说,运动也可以定以为潜在的现实化,潜在始终是尚未实现的,因而不会在实现的下一步后进一步变化,所以始终不会变,因而可以作为质料,现实是已经具有的形式。三本原中潜在是一种未实现应实现的形式。因而与四因说一样,三本原和两本质是从另外两个角度对运动中的质料和形式的关系进行的分析,是将分析方法运用于运动现象所得的产物。??可以说四因说是对以前哲学很好的囊括总结。泰勒斯的水,阿那可西美尼的气,赫拉克利特的火,恩培多克勒的四根和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等都是对质料因的不同说明,恩培多克勒的爱恨与阿那克萨戈拉的心灵都是在质料因之外寻找的动力因,柏拉图在毕达哥拉斯之后主张用形式因统摄质料因。但所有这些人都忽视了目的因,亚里士多德视目的因为自己的独创。??关于目的因,亚里士多德将自然看作有目的的活动,他说自然绝对不会做无目的或无用之事,但这种只算拟人化说法,亚里士多德并不认为自然能像人那样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目的,更不会需要满足人的目的。他所谓的目的不过是事物实现自己本性的自然倾向,这一目的具有自发性和必然性。这一目的是内在的目的论而非外在庸俗的目的论,与老鼠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给猫吃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四因说讨论的是适用于一切运动的原因和原则。运动的载体是第一实体即个体,这是各门具体学科的研究对象,也是之前巴门尼德和苏格拉底所贬低或者一带而过的意见之路、流变、非存在,而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是思的基础,因而要将个体解释清楚。通过对经验领域的研究而进一步超越达到靠思辨把握的神圣领域,通过可感事物研究无形本质,通过第一实体个体研究形而上学——第一哲学——神学的对象普遍最高原则“是者”及其本质属性,从而达到了最高哲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