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 金融国际化(世界经济学,李智忠)详解.ppt

发布:2016-03-12约6.22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金融国际化 第一节 二战前的国际货币体系 第二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 第三节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及其运作 几个基本概念 1、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又称国际货币制度,是指各国政府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的需要,使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而共同遵守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制度安排。 3、外汇汇率 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相对价格。 4、汇率制度 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做的一系列规定或制度安排。 第一节 二战前的国际货币体系 一、国际金本位制 (gold standard) 1.概念: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或国际本位货币的国际货币制度。 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1、金本位制崩溃: 导火线:战争的影响 深层次:央行国际储备的需要与黄金供给量之间的矛盾 三、纸币本位制和主要货币区 1、大危机爆发,银行破产-信心丧失-放弃金本位制 2、不能兑换黄金的纸币本位制 (1)初期:主要发达国家组建货币集团 (2)后期:集团先后发展为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 特点:资金移动在区内不受限制 区内各国货币对英镑/法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 贸易结算通过该种货币进行 第二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 1. 背景:二战后,英国经济实力下降,美国成为最大债权国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小提示 一、克/盎司的换算:1克=0.0321507 盎司;1盎司=31.10352克 如:1盎司=35$; 1$ =0.8887g Gold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和作用 1、与金汇兑本位制的比较 实质是以美元为基本储备货币的金汇兑本位制 (1)黄金与美元并重,作为储备货币 (2)双挂钩,其他国家有维持固定比价的义务。 (3)只允许外国政府用美元兑换黄金 (4)特定条件下,汇率可调整 (5)IMF作为统一的国际金融机构实施监管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3、崩溃过程 1960年10月第一次美元危机→黄金总库协议(Gold Pool) →借款总协定(G.A.B) →货币互换协定 (Swap Agreement) 1968年3月第二次美元危机→黄金双价制 →克制提取黄金协议 →特别提款权(1969由IMF建立SDR) 1971年连续两次美元危机→新经济政策 →史密森协议 1972、1973年再次爆发美元危机→各国实行浮动汇率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四、牙买加体系(Jamaica Agreement) 1.标志:1976年在牙买加IMF各成员国达成的“牙买加协定” 2.主要内容: (1)汇率安排多样化,浮动汇率的合法化 (2)黄金非货币化 (3)储备货币多元化 (4)扩大基金份额,以SDR作为主要储备资产 (5)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第三节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及其运作 一、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 ): 1、定义: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于国际支付、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其货币汇率的各种形式的资产的总称。 2、特性:官方持有性、流动性、普遍接受性 3、构成:黄金储备、外汇储备、SDR余额、在IMF的储备头寸 (1)积极方面: 保值外汇储备 便利贸易结算 降低外债风险 特别提款权SDR 特别提款权是IMF1969年设立的一项国际储备资产 1. 计值: 以一定额美元、欧元、日元及英镑作为一篮子中的货币。 以美元列示价格、每日公布一次 每5年对一篮子货币的币种检查一次 网络资料: /exte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